在这个时候,姨母已经收到信,知道了她的事,大概会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哀叹外甥这辈子算是完了。
会不会怪她没用?糊涂?自作主张?纪慕云泪盈于睫。
晚间曹延轩过来,见她眼角通红,略带恍惚,关切地皱起眉,“可是有什么事?”
纪慕云定定,发觉自己怀孕不如以前敏捷了,只好找个半真半假的借:“也没什么,就是不知道,弟弟怎么样了”
大穆朝沿袭前朝惯例,每年三月在各省、州县举行县试,称为“童子试”,共考六场,一一通过的有资格称为“秀才”,食一份禄米,见县官不跪。
考中“秀才”者,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因在八月,亦称为“秋闱”,通过者可得到“举”功名--曹延轩就是一名举
,三爷五爷也是举
。
举可做官,可赴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春闱”,一旦金榜题名,便是“进士”,前三名状元郎、榜眼、探花簪花游街,名满天下,曹慎便是如此。
进士每年才取三百名,可称万里无一,中间出类拔萃者,便是庶吉士了,无论前朝还是大穆朝,都有“非进士不翰林,非翰林不
内阁”的惯例。
纪慕岚要赴的是三月童子试。
曹延轩失笑,点点她,“傻姑娘,我当是什么事,派个回家问一问,不比这么白惦记强?”
可以吗?纪慕云睁大眼睛,“爷?”
曹延轩摸摸她圆润不少的脸颊,柔声道“左右离得近,又不是山高水远,隔着十万八千里。我代下去,你别管了。”仰
算着族学休息的
子。
纪慕云又惊又喜,亲手给他端了杯茶,还想行福礼,已经被他拉进怀里。她像小姑娘低低欢呼,亲亲他面颊,“七爷,您真好。”
“这就是好了?”曹延轩被这句话逗笑了,摸摸她发髻,“你见过几个
,就分得出好
坏
了?真是傻姑娘。”
第二,一辆平
马车从曹府西府角门驶出,绕过两条街,在城东甘
巷一处宅子外停下。
车跳下一个色严肃的男子,车尾帘子掀起,是一个圆胖脸的中年
。
有邻居瞧见车“曹”家标记,回去叫媳
“曹老爷家来
了!”两
子在门
看热闹--谁不知道,纪家姑娘给??曹家做了妾。
大门一响,纪长林出来瞧,见男子是见过的,西府三掌柜周红坤,却不认识,忙把两
请到里面。
屋里伏案读书的纪慕岚听见了,到正屋招呼一声,便到厨下烧水,沏茶。
周红坤对纪长林很是客气,寒暄两句,便介绍“奉七老爷的话,这位是内院谢家的,给纪姨娘带句话。”
纪长林关心则,怕怀着孕的
儿出事,忙带谢家的到隔壁屋子。
那穿着鹦哥绿潞绸褙子,棕黄色综裙,
戴一根金簪,圆圆的脸很是和气,未语先笑:“我那
子叫谢宝生,您叫我谢宝生家的就行。”
纪长林客气地叫她“谢嫂子。”
谢宝生家的见没别,笑模笑样地说“不敢当。纪姨娘托我给您带话:纪姨娘说,一切都好,身子骨也好,让您别担心。纪姨娘问,您身子骨如何?铺子里的事忙不忙?”
自从儿
曹府,纪长林在城西铺子的
子非常好过。
史掌柜对他十分客气,往十分事
,只给纪长林安排七分。纪长林不愿吃白饭,心里别扭,尽量多
些。恰好铺子里的账房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一个月倒有十天来不成,账房在铺子里做了几十年,史掌柜不好意思辞退,纪长林便把
常记账的活儿接了过来。到了月底,史掌柜又给纪长林涨了薪水。
这么一来,纪长林早上去晚上回,子过得舒心,身体也好多了。
谢宝生家的听了,记在心里。
几句话功夫,纪慕岚端着茶,先请隔壁周红坤,又敲了敲门。谢宝生家的接过茶盅,问起“姨娘心心念念,惦记纪小哥的功课。”
纪长林望着儿子,露出欣慰和辛酸的笑容,“他是个争气的,陆夫子出题目连考两回,他答得好,陆夫子便推荐他。”又絮絮说,曹家族学去年今年学的考生,只有六
通过族学里的考试,纪慕岚便是其中之一。
纪慕岚露出少年特有的羞涩。
谢宝生的一一记在心里。她是办老了事的,不肯透露内宅况,也不肯多问,便说“您有什么话,不妨告诉我,我给姨娘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