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关灯
护眼
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 第84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翠玉阁带回来的梅花珠簪也很好,比不过白玉珠钗贵重。

媛姐儿应了,说“明带过来”,依然沉浸在兴奋里,说起客的衣裳:“京城流行碎花,和我们那里不同。”

到了京城,府里每季做新衣裳,纪慕云是姨娘的份例,远远不如在西府,什么料子都送过来,闻言有些好。“如今流行什么花样?”

媛姐儿拿了纸笔,把三位年轻客的衣裳花样画出来,一个葡萄纹,一个翠色红樱桃,一个十样锦。如今她学纪慕云,随时随地像画什么就画出来,画技不知不觉提高不少。

待过一时,媛姐儿走了,曹延轩浑身酒气地回来,告诉她“七月二十八去鲁大家,八月初二去赵侍郎家”,纪慕云便说“您若有空,不妨带六小姐打些银钗环,我瞧着,她应景的银首饰不多,我箱笼里的成色差了些。”

曹延轩应了,忽然又说:“今鲁大闲聊,京城除了红螺寺,护国寺、雍和宫都很灵验,明若无事,去拜一拜吧。”

他这个从不主动求拜佛的,如今想去寺庙,是担心珍姐儿和外孙吧?纪慕云应了。

到了次,她本来给昱哥儿洗澡,“出门穿新衣服喽”,曹延轩却说“送到他哥哥那里吧”,才明白“昱哥儿宝哥儿不出门。”

像上回一样,只有自己和他两个吗?

纪慕云欢欢喜喜地,想穿新衣裳,碍着珍姐儿的事,换了湖蓝色素面对襟褙子,淡绿色百褶裙,梳了堕马髻,只戴一朵碧玺珠花。

相国寺在京城城外西山,雍和宫在城中和平门,今时间富裕,曹延轩便对周红坤说“去西山吧。”

车厢摇摇晃晃,纪慕云见他色郁郁,便不看沿途风景,陪着他说些闲话,“请个平安符回来。”

彼时盛夏,正是花红柳绿好时光,满山郁郁葱葱,令看了十分舒服。

山脚卖佛香、吃食和京都特产,商贩,着京腔兜揽客。马车并没停留,顺着山路径直驶到山顶。

不是初一十五,亦不是佛教节、集市,天气又热着,大相国寺的并不算多。

请了等香,进了大雄宝殿,在佛祖脚下虔诚跪拜。曹延轩嘴唇喃喃,是在求儿和外孙的平安;纪慕云也拜了,由衷恳求佛祖,保佑自家,连带姨夫姨母一家。

护国寺的素斋是很有名的,八宝豆腐、素佛跳墙、北方特有的炸素丸子,不少外地的贵特意来尝,纪慕云跟着姨母是吃过的

换成往,纪慕云定要去吃,今就不提了。倒是曹延轩,闷在府里越想越愁,出来走动走动,心胸为之一阔,再见到高僧沙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平静,慢慢地想开许多。

生老病死,生常态,药送回去了,佛拜了,银钱也布施了,听天由命吧,左右儿还年轻。

“着急回家吗?”他问道,指一指后山方向:“六哥说,这边的斋菜很有名。”

纪慕云眉眼弯弯地,牵着他衣袖就走:“那敢好,给哥儿姐儿带些回去”

正说着,一个年轻子的声音传过来:“慢腾腾的,作死么?”

作死么?纪慕云下意识停住脚步,往事随着檀香气味纷至沓来:

幼年时,姨母请来一位周举,传授儿子和纪慕云绘画。周举四十余岁,出身世家,一辈子没出仕,拜在极为有名的丹青国手门下,号称“书画双绝”。

这样的机会,谁也不愿错过,彼时姨夫在浙江任职,数位要好同僚商量了,把家中的儿送过来一起学习。

其中有一位叫石燕燕的孩子,和纪慕云同岁,和她相处得极好。

时隔十余年,纪慕云依然记得,周举把珍藏的前朝名画仿作挂在课堂上,摇晃脑地“这一处是妙笔,陆放翁有诗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丹青更甚....”

在上面讲,她和石燕燕拿了毛笔,互相在对方的画纸上划一气。

石燕燕母亲是个软弱子,没生出儿子,被石大宠妾欺负得不成样子。石燕燕养成炭脾气,动辄在家里训斥妾室,和父亲吵架,禅就是“作死么?”

当时纪慕云劝她,“孩子家家,有能耐使在里面,莫要露出来,让说不出道不出,才叫真本事”。石燕燕觉得有理,却做不到“若不出出气,憋都憋死了。”

如今想起来,仿佛隔了一千年。

纪慕云一寸寸地转过,果然见不远处一个穿淡紫色海纹褙子的子,和自己差不多高,差不多年纪,肤色微黑,五官明艳大气,不是石燕燕是谁?

她想叫对方的名字,嘴却发不出声音,想赶过去,双脚却钉在地上不动。

石燕燕叉着腰,训斥一个打碎了茶盅的小丫鬟,小丫鬟直哭,身边丫鬟小心翼翼的劝。石燕燕无奈地双手一拍,“罢罢罢,重新去买吧,下回我再带你出来,我叫你夫。”小丫鬟涕为笑。

还是老样子,嘴上凶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