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很久。
这是他从未与言过的心境,不知为何,被宋端点出之时,他下意识想要回避,对方却似乎已是拿定他的心思,不求他的回答,径自说了下去:“卓兄升任的是国子监的司业。这个位置不单单是要管理国子监太学,还有天下学政之事都得分心劳,除了礼部管理科举和选材,其余学政都在你处。卓兄就算有三
六臂,也不好独自为援,我去考科举,长远看是为自己痛快心意,可眼下,却是能去到国子监的太学里为卓兄张开一双眼睛,做个你的耳目,在你看不到的背后为你警醒参谋。”
第02章
卓思衡是有点职业病的,他当官多年,第一时间便发现这话里的漏并予以指正:“远达,国子监太学需要七品以上在帝京的官吏亲眷方能
学,我记得你家并无亲属
仕,你有心助我,我甚为感激,但此事却不易行。不如这样,我四弟如今正在熊崖书院读书,我可以为你请托一位德高望重之
帮忙引荐,你看如何?”
宋蕴惠倒是先一步笑道:“大,如果您愿意引荐那就再好不过了。”
卓思衡哭笑不得:“可我也不是你们家的亲戚啊……”
“大,令堂的娘家姓氏是宋,我家有专治族谱的相公翻阅后,发现我爷爷的兄弟的儿子的堂兄,正是令堂的堂亲兄弟,长门宋氏的族
啊!”
“啊?”
卓思衡活至今,从来没有被什么东西绕晕过,可这两世都过于简单的亲戚关系令他大意失了防备,听到这一串亲眷关系已是脑子里
作一团。
宋蕴惠显然打算乘胜追击,欢快说道:“论辈分,我家小子还得叫您一声舅舅!”
卓思衡傻了:“我是……是他舅舅?”
“舅舅。”宋端一本正经站起来给卓思衡行礼。
“别!”卓思衡吓得也赶紧站起来,“我和远达就差五六岁,这么叫实在太古怪了……”
“舅舅多虑了。”看得出来宋端努力忍住了笑。
卓思衡知道宋家倒也不是他,只是想要他帮忙想想办法,而宋端提出的建议确实很诱
,虽然他也算有认识的
在国子监,和学生中却没有个熟
好了解些信息,国子监不比州学,势力遍布错综复杂,想要改革学政的第一步,他需要足够的了解和认知,但已经离开政治中枢五六年的卓思衡暂时并没有这样的掌控力。
他需要盟友,尤其是基层的盟友。
这即便是利益的换,却也是建立在他与宋家多年的亲密战友关系上,他不会不帮宋端,可是舅舅这个还是算了吧……
等等,舅舅?
卓思衡突然灵光乍现,他第一次这样佩服自己在混中的急智。
“远达兄需要一个依傍,但我若突然多出个这样大年纪的外甥,实在说不过去,但我却真的有一个舅舅。”卓思衡笑道。
“愿闻其详。”宋蕴惠立即表示非常感兴趣。
“我母家舅舅因过去罪案影响,仕途坎坷,后又因腿伤告请辞官,他膝下仅有一,眼下正在灵州湘宜郡的桐台县修养,我姨母家的表弟曾在此地为父母官,他官声极佳,如今已升至戎州常平司的提举,但他为官清廉,素无余财,此次自西南到西北赴任将近万里之途,他骑马赶赴倒是可以,然而我舅舅若无舒适车马船只与
照料,实在不宜从行如此之远。我想将我舅舅同表妹一道接回帝京与家
团聚,我舅舅是真正的长门宋氏子弟,若论亲缘,他或许更合适远达兄从附。所以只要宋伯父愿意安排宋家的马队和商船帮忙照料护送我舅舅
京,一切都是好说。”
卓思衡刚到地方时,其实并不擅长和讨价还价,但一个没有根基的年轻官吏,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筹码,在地方推行新政便是寸步难行,他
迫自己掌握了这项能力,如今,他相信能力本身会在更广阔的天地帮助他从容前行。
不过,大概,可能,他还得伪装一下,毕竟在儒生眼中,他搞这一套简直堪比犯罪。
但是卓思衡不在乎。
他要得是灵活且踏实的过程,与正确且稳固的结果。
宋蕴惠听罢击节而赞:“卓大不但才学与治政是翘楚,德行亦是表率,如此忠孝之诚,该让我这儿子好好学一学才对。既然如此,大
便告诉我家舅的居处,我命灵州宋家商号的
去接应,也劳烦大
修书一封告知贵家表弟此事,好有个照应,再给我也留书一封,这样接
去时,也得有个凭证不是?我立即着
去办。”
“也好,那就劳烦宋伯父了。还有一事。”卓思衡看了眼宋端,忽然想到了安排还能更缜密一些,于是立即有了主意,“这样,让远达先随我北上,到邰州他停驻些时,等贵家商号之
携同舅舅抵达,由他亲自护送
京,这样一来,我便说是宋氏一族里还有个别能来往的亲戚伸出援手,往后我凭此介绍远达去国子监也好说通。”
“这实在是太好了,你这小子,有卓大替你考虑,实在是福气!快谢谢大
!”宋蕴惠竟有些感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