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摇上青云(科举)

关灯
护眼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3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保佑,青山,今便随我去祖坟前祭拜,告诉他们,你中了童生的好消息。”

贺青山高兴的点点,看着爷爷高兴的样子,这才觉得他也是很优秀的,只不过他一直以沈家兄弟为参照,才显出自己的平庸,十五岁中童生的学子,不仅在永清县不多,就是放到景安城这样的大城市中,也是不输不丢脸的。

“顾训导,回来啦。”

听说消息的县令大也来到了县学,他还不知道府考的结果,但是景川府知府衙门给他发的借调文书,前已收到,万万没有想到顾北安此去还有这样一番际遇,他也为这位属下高兴,不过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府考成绩如何?”

顾北安微颔首:“一共过了六,丙榜三,乙榜二,甲榜一。”说罢招呼沈长林过来,“沈长林不仅身跻甲榜,还是本次的名,府案首。”

县令大立即将沈长林上上下下打量一遭,一边看一边激动的说:“好,很好,今晚就摆席庆贺!”

府案首,那可是府案首,近十年府案首的位置一直出自景安本地学子,翻看永清县志,上一位府案首已要追溯百年了。

没办法,谁叫他们永清是个学风不盛的小县城,在景川府的十五县两属州中根本排不上号,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一百位童生中他们县独占了六名!终于勉强追上了平均数。

并且,沈长林,不负众望很争气的得了府案首,想到这里县令大内心便涌起一自豪与狂喜,在调任之前县里出了个小童,哈哈,增光添彩,他浑身舒畅,决定在走前要好好修一修县志,将咸水村沈氏一脉沈长林十一岁考取府案首的事,写上去,流传百年。

“长林,你做的很好!”县令大一激动,手上的劲儿便不小,拍的沈长林有点想龇牙,但想到身旁这么多看着,他忍住了。

并小声的对县令大说:“离家数月,大,我想先回家看看。”

三月离开家,如今已经是四月底,沈长林和沈玉寿早已归心似箭,迫不及待的想回到小村子里去瞧瞧,看一看。

县令大沉吟片刻:“对对对,这倒是我疏忽了。”

说罢唤了随从过来,让他们套上马车,去接沈家双亲和老太太到县城来,晚上的庆功酒席,他们也要参加。

钱氏是热闹的,定然喜欢这样的场合,至于罗氏,可能会害羞怯场,但是心里也会欢喜,沈如康亦然,于是沈长林和沈玉寿对视片刻,都点了

“多谢县令大。”

四月底,庄稼该种的都种了,也都顺利的扎根发芽,进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期,这时候按时施肥浇水、除虫除便是,有了雇来的汉子帮忙,加上和沈大郎一家合作互助,钱氏家里的活儿倒也轻松。

唯一惦记的,就是两个跟着先生远赴景安城考试的小孙孙。

每过一天,沈如康就用碎瓦片在泥墙上划一道痕迹,一家就这样数啊盼啊的,痕迹从十几条,二十几条,再到现在的四十多条,越累计越多。

偶尔钱氏会驾着车去县城里打听一下,县学的都说至少要四月中旬才会回来,并且景安城太远,很少有来,永清县也很少有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长,自家两个小孙子,真的是了无音讯。

唯一能做的,就是等。

罗氏是个眼皮子浅的,做针线活的时候做着做着,太想念自家两个孩子,会不自觉的抹眼泪。

一起做绣活的沈大郎妻子曾氏安慰道:“顾先生年年带学生去赴考,从来没出过事,你放心吧,再过些天,他们就回来啦。”

但罗氏还是会忍不住的多想,万一路上遇了强盗,或者坐船遇到风等等,所有可能会发生的意外,都叫她琢磨了个遍,曾氏只得继续好言劝慰。

钱氏可不惯着她胡思想,劈盖脸一通骂:“哭哭哭,哭个什么玩意?好事也叫你哭丧了,再哭,你就给我滚出去哭,省得我瞧着碍眼。”

有道是一物降一物,钱氏一通骂,反叫罗氏不敢再哭了,比曾氏的无数句劝慰好使多了。

自家有些担心,村里的也记挂着,当沈长林得县案首,俩兄弟一起赴景安考试的余波在咸水村还未散去,大家都期待着二这回考试的成绩。

周氏如今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些天又有点翘尾了,这下午,正抱着绣箩在村树下做活儿,一边做一边嘀咕。

“我听说呀,从咱们永清县去景安城的路上,有好几伙强盗呢,遇见他们不仅抢钱,连命都不会放过。”

“古话说的好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顾先生带着一群小孩儿走来走去,哎呀,叫我说,还是不保险的,万一哪回就那么寸,遇见了强盗,你们说这可咋整呢……”

话里话外的意思,倒像是指望路上发生点什么事。

跟着杞忧天的唏嘘,也有看不下去直接怼的:“那为安全着想,你家玉堂一辈子别去考啦。”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