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碍,文兄不必挂怀。”
沈长林虽暗暗拒绝了文平宪,但心里已经决定,要在能力范围之内,帮一帮这位老兄。
师傅姜无戈还有恩师许晋蓓皆能量巨大,但他们不会轻易助,沈长林思来想去,北靖候世子或可帮上忙。
但事在办妥前,还是不要同文平宪说了,免得空欢喜一场。
“按惯例,一甲进士将直翰林院,授修撰或编修等职,二甲选为庶吉士,任国子博士、中书舍
等官职,一
官场便是天子近臣,将来
阁拜相,大有前途,就算是三甲进士,也可任地方府府同知、县令,起步便高
一等,将来至少是地方的四品五品大员。”
文平宪再敬他们一杯:“祝你们殿试上一切顺利,将来鹏程万里,大展宏图。”
“但愿如此……”
这顿酒吃到夜。
第二、第三
,沈长林又去拜谢师傅姜无戈、恩师许晋蓓,恰好青空先生归京,又去拜见他老
家。
接着又与来京后认得的同乡、同年,已及原先在淮华书院认得的同窗聚会庆贺。
都想见见这位年轻的沈会元,于是聚会之时,友
往往携朋带友,各
互相引荐,又结识了许多新
。
这些中,有敬仰的、羡慕的、好的,也有嫉妒的、挑刺的,沈长林经历过这么多,对场面上的奉承和为难早已看淡,接受善意的赞美,但绝不在夸赞声中迷失,如今他风
无二,但在士
阶层中,仍旧是小角色罢了,飘不得。
而讽刺和冒犯,他也会毫不客气的反击,他一个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就是要活得坦潇洒。
这常翠楼的酒宴上,便有一位周士子挑衅沈长林,周士子生的魁梧,出身武将之家,大概是家里武夫太多,便想要培养出一位文臣,只可惜周士子非读书的料,读到而立之年,才勉强得了个秀才,接着蒙祖荫到国子监读书。
混了几年,读书没长进,狐朋狗友倒是结了一堆。
“沈会元,光学问了得还不够啊。”
沈长林哦了一声:“依兄台之见,该当如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