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关灯
护眼
全家穿成年代文对照组后 第2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车间待了半年,就拜了运输队的队长为师,后来又调动关系成了运输队的司机,司机的福利可比普通工强多了。

这还不算完,上辈子小叔子和姜露一直到七六年才结婚,七七年恢复高考,两个居然都考上了师范大学,上大学的时候还生了孩子,毕业后又都当了中学老师,工资不低,学校还给分了房。

除了因为计划生育只生了一个儿外,小叔子和弟妹上辈子别提多让羡慕了。

重生后,她做的第一个改变就是出去工作,但工作岗位难得,她便想着接婆婆的班,反正小姑子早晚都是要嫁出去的,不想下乡嫁就是了。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因为婆婆没有了工作,公公一个的工作不能分给两个孩子,脆就一个没给,小叔子下了乡,小姑子在报名前一天找领了证。

小叔子下乡,原本用不着下乡的姜露也跟着去了,去就去吧,反正两子将来都能考上大学,又不是回不了城。

七三年,小叔子下乡。

七六年,小叔子和姜露在乡下生下林安。

七七年没有考中的喜讯传来。

七八年也没有考中的喜讯传来。

等了又等,一直到现在,知青回乡的政策落实,小叔子一家才回城。

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虽然她并不是故意的,虽然这些差阳错也不全都是她导致的,但顾青心里还是感到抱歉。

“没去,我和阿北奉行快乐教育,小孩子嘛,还是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从不服输的姜露笑盈盈开,“我们还给孩子改了名——林年年,童年的年。不过阿北也说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年年给长辈们背段诗吧。”

她才不会说凤凰屯生产队没有育红班呢,连小学都要到隔壁生产队去上。

姜露看向儿,背段长的难的,一听就很唬的。

林年年眨了下眼睛,收到。

“浔阳江夜送客……”

“冰泉冷涩弦凝绝……”

“夜忽梦少年事……”

“春江花朝秋月夜……”

“……江州司马青衫湿。”

最后一句落下,林年年两手装作捏住裙边的样子屈膝行礼。

7字的《琵琶行》,可不属于小学教材的内容,是林年年去年备战港城中小学生诗词大赛时背下来的,是她目前会背的古诗词中最长的一首。

林二少和姜露带鼓掌,脸上满满的骄傲。

林父一边鼓掌,一边笑的合不拢嘴,他们家这是要出个大学生呀。

林母偷偷擦了擦眼泪,小儿子从前就是家里最会读书的一个,要不是没赶上好时候,说不准现在也是大学生了。

在场鼓掌的所有里,林向南的掌声音量是最大的,这么多的字,这么拗的句子,哪位侄这么小就能背下来。

还快乐教育,他没看出这教育快乐在哪儿,小侄是聪明,但他弟也是真有耐心和狠心。

顾青跟着大家伙一块鼓掌,脸上的表稍稍有些不自然。

现在这幅场景似曾相识,上辈子的时候,小叔子和弟妹可不说什么快乐教育,孩子三岁大就送各种兴趣班,学过唱歌,也会跳舞,还会弹琴说英语,每次家庭聚会,都是小叔子一家出风的时候。

这辈子小叔子和弟妹没了上一世的条件,可总想拔尖的心是一点儿都没变,在乡下当知青都没忘了教孩子背诗。

这么大的动静,林向南和顾青的俩儿子也被吵了起来,揉着眼睛打开房门。

老大林博远,今年六岁,是红星小学的一年级新生。

老二林博识,和林年年一样,也是四岁,比林年年大了三个月。

三个小娃娃站到一起,看上去都不太像一家

六岁的林博远穿着立领的小白衬衣,黑色长裤,脚上还趿拉着一双白色球鞋,打扮的洋气极了。

四岁的林博识,身上的衣服样式也很时髦,只是旧了些,裤脚有几处补丁,而且很是松垮,并不合身,显然穿的是旧衣服。

同样四岁的林年年,比林博识要矮半,身上的衣服也不合身,偏大而且灰扑扑的,是用大衣裳改小的。

穿着补丁衣服的林二少,想吃软饭的想法渐渐坚定,林家多,老两又只有林父还在上班,但姜家就不同了,他老婆是独生,岳父岳母都有班上。

姜露此时脑子里已经浮现出几十套式童装的样式,还有各种各样适合小孩的编发,她从前就热衷于打扮儿,现在换了个世界,她闺也得是群当中最靓的崽。

第3章

被吵醒的不止两个男孩,还有住在对门和旁边的几户邻居,大伙纷纷出来看热闹。

“你们小两可算回来了。”

“回来就好。”

“姜丫回来了,老姜知不知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