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走了,挖完后池塘里几乎不可能有鱼虾的痕迹了。
鳜鱼是食
鱼类,去年随便放养了一些小鱼小虾怕是不够它们吃的,所以今年放养鳜鱼苗后半个月,赵军从渔民手上买了些小杂鱼倒进来。
“小龙虾特别会打,不过我们这是池塘,倒也不担心它们到处打
。
小龙虾的繁衍能力好像很强,明年会不会平白收获很多小龙虾啊?听说夏天下雨的时候,它们会自发趴在水面的水上,到时候准备个网兜直接捞就行了……”
“小龙虾诶,听说是很妙的一种美食。”
并且又是她没吃过的美味。
赵军笑着刮了刮姚晴天的鼻子:“十足的小吃货,心心念念的永远都是吃的。你今天午睡可还没睡,我现在送你回镇上还是在小木屋里躺一会?”
姚晴天拍开赵军的手,娇嗔道:“别动我的鼻子,再按都塌了,塌鼻子就不好看了。”
然后靠在赵军身上,叹了气:“过了困劲了,也睡不着了。再说我妈还没走呢。”
那个固执、愚昧的,她永远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和思想,姚晴天真的是不想搭理。
“你又不让我去处理,那让你二嫂去送怎么样?”
“别吧,你还勉强靠得住,我二嫂对上她,天然的弱势。”
高兰妹和曾经的她一样,被父母长辈按照他们对儿家的传统思想教养着长大,高兰妹之所以活得比上辈子的她强,那是因为高兰妹的娘家妈和婆家妈相比而言,比她姚晴天的离谱得少一些,并且姚成军虽然愚孝但是
心不坏。
“就冲她舍得耗费所以把三个孩子带出来送到镇上读书,我就不会让她回去在那样的婆母和长嫂手下过活。”
上辈子姚成军和高兰妹一直在村里种地,陈玉和姚成才卖了窑厂的工作,拿着赵明私下给的钱一家去镇上了,夏小雨跑了,姚成田成了酒鬼,姚父、姚母老了,整个姚家的田地都是夫妻俩种。
夫妻俩像老黄牛似的一年种二十多亩田地,供着姚家一大家嚼用,风调雨顺的年还凑合,碰到灾荒年,本都难收回来,在镇上的姚成才和陈玉却从来不管,到了秋收时节就喊姚母送粮食到镇上去。
农村小学的师资和镇上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姚水兰从村小学走出去,成绩只能勉勉强强,高考离本科线差了三分,成绩出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冰雹把辛辛苦苦种下去的棉花全砸没了。
在这之前一年,因为洪涝灾害颗粒无收。
这场冰雹让本来就很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最终姚水兰也没复读也没去读专科学校,拿着高中毕业证外出打工了。
因为她是长姐,因为下面两个妹妹成绩不错,更因为父母经过常年劳作落下一身病痛。
想了许多,姚晴天感叹道:“我去送吧,你们不一定搞得定。希望她在我生孩子之前不要再过来了。”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姚晴天是越来越没办法对自己亲生父母心平气和了,为了身心健康,彼此还是少见为好。
第4章 规划
姚父也是那种传统的农村大家长, 姚晴天是孩子,打小和姚父就不是多亲近,如今她嫁
了,或许更因为她家大业大, 姚父面对着
儿、
婿, 越发生疏。
这会赵家包括赵大强都已经往回赶了,只有姚家三
还在磨蹭着不动身, 姚晴天知道肯定是有所求。
四个孩子里面, 最孝顺的是姚成军, 自正月带三个孩子离开村里, 除了他自己清明节回去过,他家三个孩子已经四个多月没有见过爷爷了。
姚成军想着怎么也是一手带大的,孩子肯定想爷爷
了,所以看活停了, 父母也没急着走,笑着把三个孩子喊过来,让爷爷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