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照顾妈妈,一直顺顺利利的,出生后除了饿了会嚎几声,其他时候一直乖乖巧巧的,简直是一个小天使。
姚晴天凝看了许久,只觉得一颗心柔软得不行。
“爸爸妈妈肯定不会学外公外婆,从你到来的这一刻,你就是爸爸妈妈最重要的宝贝,爸爸妈妈会用所有的,呵护你长大。”
这个孩子的到来,治愈了她记忆里的伤。
赵军很快就回到病房了,立马把孩子接过去。
姚晴天才抱了一小会,便抗议了两句。
赵军立马又搬出医生的话:“医生说了,你月子里常抱孩子的话,以后胳膊容易酸痛,你想年纪轻轻就成为一个手脚不灵活的吗?”
姚晴天想想也是,便又躺下去准备睡觉,她和孩子一样,需要通过多睡觉来恢复元气。
晚上□□点钟,孩子排了胎便,一夜还算安稳,夜里就吃了两遍就天亮了。
门锁着,赵军中途在姚晴天劝说下合衣在边上那张床上躺着断断续续睡了几个小时。
第二天姚晴天脸色恢复了不少,高兰妹将双胞胎送去养殖场,带着七岁的姚水兰专门在医院守着,好让赵军安心出去办事。
今天要回村里报喜的,昨天姚成军便帮赵军定好了发糕,店里也准备了足够多的红蛋。
满满两箩筐,赵军用麻绳系在一起,架到摩托车后座放着,又买了一些鞭炮,往五谷乡老家驶去。
第9章 报喜
下湾村本就离得近, 所以第一站,赵军去了姚家。
进了院子门,赵军先放鞭炮, 炮声出乎陈玉意料地响, 她家正睡觉的小三抖了一下, 哭醒了。
听炮响的时长,至少是两千响。
农村很少有生孩子报喜放鞭炮的,就是生了男孩子,报喜时也只会掐一挂普通鞭炮中一小节,图个喜庆意思。
陈玉抱着啼哭不休的孩子, 瘪了瘪嘴, 心里虽然不得劲,可形势比强, 她难得也笑着一张脸,跟在公婆身后接喜。
赵军喜得千金,心里美得不行, 这两天脸上的笑没断过,才不管姚母身后的笑得是真心还是假意。
喜糖、喜饼、喜蛋都拎了不少放在姚家堂屋八仙桌上。
“按说, 明洗三, 我该亲自来接爸和妈, 可晴天明天才出院,新房子那边还需要规整,所以晴天的意思,洗三就不办了,等下个月,宝宝满月,再大办, 到时候我派车来村里接外公、外婆。”
如今新社会,普通家的孩子,洗三其实也没那么讲究,更多地是为了收点礼,吃顿面。
办还是要办的,但是姚晴天不想为着所谓的形式请村里过去,一者如今秋收,村里家家户户忙得不行,二者她才生完,元气都没完全恢复,不想折腾,所以真正一心祝福孩子的几个亲近的
在场就行了。
所以姚晴天想着,等出了月子,她足了,正好新房子也收拾好了,到时候再大办孩子满月宴。
那时候秋收也忙得差不多,连同乔迁新居一起,热热闹闹好好大办一场。
陈玉听了却不觉得是那么回事,只当赵军是因为小姑子生的是孩子,连洗三都不办了。
陈玉心里得意得不行,只觉得憋屈了这么长时间,她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其实从听说小姑子生的是孩,陈玉就抑制不住地心花怒放起来,昨天公婆和姚成才回来说起小姑子和赵军如何宝贝那孩子,那孩子养的多么金贵,都没法子影响陈玉心中那
子隐秘的窃喜。
赵军走后,听到鞭炮声响的下湾村几个和姚家亲近的笑着来讨喜,看见院子里满地的鞭炮碎屑和堆满桌面的喜糖、喜饼,大伙笑着问:“这是生了大胖外孙了?恭喜恭喜啊!”
赵军和姚晴天如今可是上下一带的名,这还是姚家
嫁过去两年生的第一个孩子,只听炮声就知道赵屠户有多重视,所以来讨喜的
比上个月陈玉生三孩正经洗三时多许多。
见了姚家桌上的形,不由高兴,没白跑一趟。
陈玉正指使两个大些的孩子去桌上抓糖果,这一桌子东西她可没办法昧下来,不来还好,来
的话都要散出去。
有了第一波打阵,后面的
知道姚家
生孩,
婿拎了这么多东西来报喜,只会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过来,最后不会有东西剩下来。
赵军刚才说了一下,红蛋、发糕、喜饼都是两百,那就意味着下湾村最起码一户都可以散一个,多的也得给姚家叔伯兄弟家分一分,喜糖的话,就更不可能了,毕竟家家户户都好几个孩子,再怎么抠着散,也不可能有一丝一毫剩下来,所以陈玉只得见缝
针让两个儿子自己上手去抓。
听了村里的话,陈玉连桌上的糖都顾不上了,抱着小三孩上前笑着说:
“马婶这下猜错了,晴天生的是个丫。”
而后笑得更灿烂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