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关灯
护眼
我把亲爹卷成首辅(穿书) 第122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曲。

等放松的课程上完,就又到了旬考的时候。

云氏族学的考核是一旬一次,也就是每个月考三次,如果连续两个月次次旬考倒数,那就要面临劝退了,就连云氏子弟也不例外。所以旬考前两个个都会崩紧了弦,就是许淙这个上次考了第一的也没有放松。

至于考试的题目,倒也没有次次参考科举试题,而是夫子们想考什么就考什么,并没有拘束。许淙记得去年有一次夫子还考了某本杂书,没看过的一题也答不出来,好在之前老师给的书单里有,不然许淙恐怕就要得零分了。

这次的旬考也是如此。

虽然题型和科举的相似,但题目却天马行空,其中有一道是问如果你是某地新任县令,但当地豪强林立、衙门小吏对上奉阳违、对下盘剥不休,百姓们苦不堪言欲揭竿而起。

而恰逢此时,天下大旱,蝗灾将至……

看到题目的许淙:“……”

这谁想出来的啊,这里面的问题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能解决好都很了不得了。毕竟之前许明成就是靠解决了恭州的局才升官做知府的,真的把这些难题统统都解决,那官怕不得升得跟个火箭似的。

但难归难,题目还是要答的,毕竟如果不答那么这题的分就没有了,到时候不说考第一压过新来的赵胜,恐怕还得被夫子们训一顿。

老师知道了,也会再训一顿。

所以许淙便认真思索起来,他首先按照现代做题的思维,将问题分成了好几个部分,比如‘豪强林立’是一个、‘衙门小吏’是一个、‘穷苦的百姓’又是一个,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天下大旱,蝗灾将至’。

所以他略一思索,就提笔写了起来。

他先在白纸上架构出文章的骨络,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典故、圣之言……

文的格式许淙早已熟烂在心,所以没有多久就写得七七八八了,仔细修改之后,再以端正的馆阁体抄写在卷子上。

……

每一次旬考完,族学的夫子们都会聚在一处,看看学生们考得怎么样。不过比起及第院考生们的卷子,青竹院的他们就没有那么重视了,往往会给及第院的学生们先看一遍,美其名曰增长见识。

如果有出众的,再拿出来讨论。毕竟及第院的学生们,个个都是举,看几张卷子还是没有问题的,夫子们也放心。

然后这一天,就看到云麒拿着一张卷子过来,微笑开,“夫子,学生觉得这一篇策论写得非常不错。”

“您看……”

这位夫子还真的低看了起来,被拿到他这边的,当然是那道最难的‘豪强林立,百姓苦不堪言,而又天下大旱、蝗灾将至’题。

事实上这也是云氏族学的保留题目了,每逢快要乡试、会试的时候,夫子们都会安排这种两难、三难、四难的题目让学生们思考,问他们要怎么办。

学生们答得也是五花八门。

就比如这次,有答打井引水的、有答向朝廷求援的,有答镇压反叛的,也有答御下从严,对地方豪强或分而化之,或示敌以弱,而后平安度过任期的。

云麒拿来的这一份,倒的确有些不同,因为他在对地方豪强、衙门小吏等都是一个‘稳’字。并将全副心思放在了抗灾、抗蝗、保百姓上,文章到这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但后面却话题一转,提到了‘经济’。

开商贸、重民生教化,而后以其平民怨,再以民意而惩处那些贪赃枉法之辈,还天地朗朗乾坤。文章语词炼,用典老辣,读之让拍案叫绝,特别是最后全县老有所养、路不拾遗,面目为之一新。

虽然夫子们都知道想要做到必会千难万难,但并不妨碍他们高兴道:“不错,写得还算不错。”

然后他一翻,找到了那位学生的名字,“许淙?”

“我记得光霁曾经说过,他自幼便随父到各处赴任,看来是家学渊源啊,没有白费光。”

这时另外一个也拿着一份考卷过来,“夫子,您看看这一份,写得也很不错。”

这位夫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一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写的。如果说许淙的那篇策论是自下而上,那这一篇则是自上而下,同样读之让拍案叫绝,可谓各有千秋。

翻开名字一看,是新来的赵胜,看到这个名字,夫子微微皱眉。

又有一个拿了过来:“夫子,这篇也可,主教化。”

夫子也看了一下,点点:“这篇也不错,毕儿还是有长进的,懂得扬长避短,不错不错。看来本次旬考,第一就从他们这几个里出了。”

放榜后,许淙得了第一。

周耀哈哈大笑,连伤势没好都不在乎了,真的请许淙吃了一个月的饭,颇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许淙觉得好笑的同时,也是挺高兴的。

与此同时,他之前写下的那封询问江陵新任知府是何来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