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青年,遗产自然都归父母亲所有了,这也算是给他心里的一丝慰藉吧。
……
临近酉时,地里活的
都回来了。
林三柱挑着半担萝卜走在最前,他的身后,则跟着林老
,以及吴氏几
,他们背上的大背篓里也都装着萝卜。
才跨进院门,老林就听到,方才还在地里一个劲叫着腰酸腿疼的三儿子,此时已经嗓门如钟的大喊着“狗子狗子”了。
那中气十足的样子,哪里像一挖萝卜就喊着浑身无力的啊。
唉,林老叹气,老三算是长废了,三十多岁的
,一做起活来,就想着各种偷懒的法子,要不是自己两眼盯着,怕早就跑到哪儿溜达去了,好在老大老二不是这副样子,不然这家也不知会成啥样子。
想到这里,林老忍不住转身朝身后的吴氏瞪了一眼,小儿子大孙子,老三就是被老太婆给惯坏的。
吴氏不服气,哪里是她惯的,明明是老三自己长歪了好吗。
对于老子翻得白眼,吴氏只当没瞧见。
只是,老三都喊了半天狗子了,咋还没见小孙子出来应答一声啊。
莫非这娃儿今并没在家看着柿子,而是偷跑到外
去玩了?
没等吴氏放下背篓去后院一探究竟,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疯跑了一下午,玩得汗流浃背的林远槐和林远柏,很快就上前解了惑:
“三叔,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都不准再喊他狗子了,要叫他的大名。”
“对对对,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叫他狗子,他肯定不会应答的。”
说着,林远柏就学着林远秋的气,把话学了一遍,“只有狗狗生的娃儿才叫狗子呢,我又不是狗生的,叫
的狗子啊!”
林三柱:“……”
听着好有道理的样子。
……
等天快黑时,林大柱和林二柱挑着空筐子回家来了。
今镇上卖柿子的
多了起来,最后小半框柿子,他俩走街转巷兜售了好一会儿才卖完。
“爹,这是今卖柿子的银钱,共二百八十六文。”
林大柱边说边从胸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递给了林老
,“今
卖得有些晚了,我和二弟是搭冬子的牛车回来的。”
除去坐牛车的两文钱,那就是二百八十四文。
林家没有分家,所有收自然都归公中。
老林把钱袋转递给刘氏,让她拿到房里收好,家中十个汤罐七个盖,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眼见天马上就要冷下来了,老大老二还有老三他们的棉袄早已旧的不成样子,所以今年卖柿子的银钱,林老准备拿出一部分,先给三个儿子每
做上一件新袄子。
其实家里的棉袄都该做新的了,可哪有银子全给做上啊,也只能先紧着常出门的大老爷们了。
林老吸了
旱烟,想了想开
对老大老二道:“明
你俩就歇上一天,我看咱家树上的柿子至多再卖个三四趟就能完事了。”
林大柱点,明
他和二弟就在家帮着收萝卜好了。
这时,在灶间做好饭的妯娌三,端着吃食进来了。
林远秋伸长脖子瞧了瞧,看到大伯娘二伯娘手里端的是窝和黑面馒
,而他娘冯氏则捧着一大瓮野菜汤。
依旧是老三样!
林远秋欲哭无泪,前世美味佳肴的快乐没有了,他的烤烤鸭还有烤肠什么的,通通一去不复返了。
唉,早知道会有穿越的一,在前世时,他准得先吃个够。
和大多数村一样,林家是分餐制,按林老
的意思,这样把吃食一样样分配好了,就不怕你一筷子我一瓢的抢着吃了。
林家共有十七,分别是林老
和吴氏两
子,然后是大房五
,林大柱和周氏以及两儿一
。
再是二房的林二柱和刘氏,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儿。
最后是林远秋所在的三房,三房也是五,他爹林三柱,他娘冯氏,以及他和一对双胞胎妹妹。
这么多,一张桌子肯定坐不下,所以每到吃饭时,都是男的一桌,
的一桌。
吴氏负责分配饭菜,家中男每
两个窝
,一个黑面馒
,再往碗里舀两勺菜汤。
这边则是每
一个窝
,一个黑面馒
,以及一勺菜汤。
而像林远秋他们几个小毛孩儿,就只有一个黑面馒和一勺菜汤了。
孙辈里面,大孙子林远枫今年十四岁,二孙子林远松今年十三岁,他们两已经能下地
不少活,也算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了,所以他俩分到的饭菜要比林远秋他们多上一个黑面馒
。
至于两个大些的孙,吴氏拿起竹箩里最后一个黑面馒
,从中一分为二的掰开,往她俩碗里再各分上半个。
就这样,一顿晚饭就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