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极了皮影,芸娘眸子一亮,“郎君提的这是什么灯。”
她总算是注意到了,裴安将手里的灯笼递给了她,“马骑灯。”
芸娘没见过自个儿转的灯笼,脸上的愁绪一扫而光,接过来,仔细地端详了一阵,越看越欢喜,仰起问他,“郎君,是送给我的?”
“嗯。”
她很欢喜,“多谢郎君,费了。”
“不过一个灯笼,还想要什么,同我说,买下来就是。”他不缺钱,但不能被愚弄。
芸娘想要的,可就多了,她没见过的,都想要,样样都买即便他有钱,她拿回去也没地儿装,不过就是图个新鲜,瞧瞧就好了。
“郎君已买了灯笼,够了。”
两的脚步到了拱桥边上,上面有孩童在桥上放着烟花,“劈里啪啦”的火花,照亮了桥面,孩童们欢喜得蹦了起来。
儿时她也玩过,父亲让她骑在他脖子上,她举着手里的烟花,抬起来往上看,就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颗小星星。
裴安见她脚步没跟上,顺着她目光看去,一眼便猜到了她心思,关太久一出来,什么都新鲜。
明阳公主到了建康,今夜必定不会闲着,此时应该也在这闹市的哪个角落里,有无数暗哨盯着,一出事他立马就会知道,倒不耽搁。
裴安回,招了身后一
过来,递给了他一袋子银钱,“所有烟花都买下来,找个前面的桥墩,一次放完。”
那玩意儿,似乎没哪个小娘子不喜欢,她长这么大没玩过,也挺可怜。
“是。”
等桥上孩童手里的烟花灭了,芸娘才回,一转身,便见裴安正立在她身后五步之远,安静地看着他。
闹事里的灯火朦胧,时暗时明,他立在那长身玉立,姿态高贵雍容。
想起他平时里的都是
命关天的大事,如今陪她在这里闲逛,芸娘多少有些过意不去,“郎君今儿没事要忙吗。”她没耽搁他吧。
“无妨。”
两继续往前,河岸两边有很多茶楼,茶客滔滔不绝,看得出来生意兴隆,
群逐渐拥挤,两
的肩膀不觉靠在了一起,几乎是胳膊擦着胳膊。
她轻轻地提了一下裙摆,问他,“郎君常来逛吗。”
“偶尔。”
芸娘没话找话说,“也是,郎君应该很忙。”
再次经过一个桥墩,裴安的肩膀突然倾斜过来,将她往右侧一挤,顺势握住了她的手,拉她上了拱桥,“上去。”
他的掌心很宽,被他牵过几次,每次芸娘的手几乎都被他整个捏在了里面,动不得,但莫名安心。
桥梁上的不是很多,多数都是往来的行
,芸娘道他想过对岸,走到一半,耳边突然听到了一声哄响,随后一道亮光从余光中划过,芸娘一愣,转过
,刚好瞧见了那枚烟花在空中盛放的光景。
火花散开,再急速下坠,如同花雨洒下。
“烟花,有烟花......”
耳边的热闹声此起彼伏地吵了起来,不止是空中,跟前身后的几个桥墩上,两岸边,也陆陆续续都燃起了烟花。
——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
邢风说,等今年的初雪落下,他定带她去临安,将街上所有的烟花都买过来,弥补她这几年的苦闷。
没等到初雪,她看到了。
身边的也不是邢风,是她的夫君,裴安。
芸娘站在那,久久不动,凝目痴痴地望着,升起来的火花映红了她的脸颊,裴安偏,目光落在她脸上。
风拂过她耳稍的发丝,她仰着,烟花在她的瞳仁内不断地绽放。记得那
在渡
,她的瞳仁内也映着火光,她对他道,“我不想你出事。”
耳边安静了一瞬,裴安的眸子忘了挪动,却在她转过来的瞬间,极快地瞥过眼。
“郎君,我觉得建康真的比临安热闹。”芸娘的手还被他牵着,烟花的声音很大,怕他听不见,她凑近了一些紧挨着他。
她虽没见过临安的夜市,但她觉得再热闹,也不过如此了。
哪儿更热闹无所谓,见她凑上来,裴安也没躲,应了一声,“嗯。”又道,“喜欢热闹?”
“谁不喜欢热闹呢,乡下偏远之地,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僚,为何个个都削尖了脑袋要都想往城里钻,科举也好,谋一份生路也好,不就是图个烟气儿,热闹了,
才能
起来,郎君不喜欢吗。”
“还好。”
“那是因郎君太忙,待哪闲下来,就会觉得冷清,念起热闹了。”芸娘无心的一句话,无意戳到了他的痛肋。
不怕劳命周旋,就怕夜静后的冷清。
裴安没再应她,掌心里的那只手又软又柔,牵着挺舒服,他没舍得放,烟花七七八八放完,时辰也不早了,两岸的流明显稀疏了不少,裴安问她,“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