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及她的零,连一栋楼房都盖不起来,更别说他还有个生病的母亲需要照顾。
按照他之前相过亲的经验,房子和母亲是姑娘们最看重的两点,足以掩盖他所有优点的缺点。
这时候,舒萍也恰好看向他,噙着笑开道,“现在厂里只有霍峰一个
有驾照,以后销量上去了恐怕不够,叶伟,你抓紧时间考驾照,给你三个月够吗?只要你三个月内能拿到驾照,报名费厂里给你报销。”
霍峰按住剧烈跳动的心脏,敛眉微笑,那笑容在一众调侃叶伟的同事中间丝毫不显突兀,但只有他知道,内心的愉悦跟叶伟无关,至于因为什么,只有他自己才懂。
“厂长,为了报名费我也得拼,凭我的脑子,三个月肯定没问题。”
他是自信了,可除了他外没信。
叶伟又趁机问,“厂长,那我这三个月能用公司练手吗?上次问霍哥,他说车子新买的,怕我擦了碰了他心疼。”
舒萍意外的看了眼霍峰,怎么看他都不像会说这种话的,不过这一点上,她跟霍峰看法一致。
“你报个班认真去学,厂里的车不是给你练车用的,出了事我是先心疼车呢还是先心疼你呢?”
“呵呵呵”,大家一块笑出了声,跟叶伟关系最好的李月玲调侃说,“心不心疼不知道,反正车子大家肯定都是心疼的,十六万呢,把叶伟卖了都不够。”
“哎,玲姐,你这话说的我可就不听了。”
舒萍合上记事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宣布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作者有话说:
第二十一章 正式投产
五月一劳动节, 鸿远食品厂面包车间正式投产,应景的不能再应景。
镇上的工厂不流行过节放假, 食品厂也没放, 但舒萍给工们发了节
福利,每
五十块现金和食堂加餐,全厂都喜闻乐见, 欢快的很。
投产后,整条生产线单次运行的最大容量为一千二百个面包, 包装后是六百袋, 十箱。
按流水线运转一次75分钟算,每天十个工时可循环八次, 也就是八十箱,而目前等着提货的客户, 总量已经达到了六百八。
“明天开始客户就要陆续过来提货了,你看以现在的生产况来的及供货吗?”
朱云龙仔细看过供货清单后肯定的点了点, “目前没问题,怕的是后期客户追加订货,那样订单堆积起来的话,供货周期只能适当延长。”
“我倒是盼着订单能堆积如山, 说明我们的产品受欢迎, 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那倒是,投那么大,短期目标先把成本收回来。我打算等这边稳定下来把时间腾到
松生产上去, 这样双管齐下我们的产品类型也能跟着增加。”
“行, 生产上的事给你我是很放心的, 现在的面包品种还是太单一, 接下来的工作方向就是开发新
味, 不过慢慢来吧,一
也吃不成胖子。”
简单的谈话结束后,朱云龙离开办公室回了车间,舒萍又找李月玲跟丁佳琴安排后续的供货问题。
“明天就要开始供货了,你们今天辛苦一下先把自提和配送的客户区分开吧,另外配送的客户再按区域划分,这样方便统一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两个主管点应下,最近因为新产品的筹备,她们的工作已经增加了一倍不止,以后只会更加忙碌,两
私下商议过加
的事,今天的时机刚刚好。
李月玲先开提道,“厂长,最近业务量增加了很多,销售部只有三个
,有点忙不过来,而且叶伟最近忙着学车,去市里的话来回就要两个小时,我想再找个
过来帮忙,最好是年轻小伙儿,可以安排出差跑业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