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往王才的话,媚娘真不怎么往心里去,只当“两岸猿声啼不住”,可这次,王才的话切中媚娘自己的心事,就扎的她心生疼。

*

“我去劝劝武姐姐。”

姜沃从太史局回来,就听说了这件事——此事已经成为掖庭乃至整个后宫的大热闹了,看热闹的不知多少。

姜沃想想就替媚娘难受。

陶枳叫住她道:“你也太急了些,我还没说完——我也替那孩子发愁,就多寻打听了些缘故,唉,也是巧了,偏她母亲家中最近刚生出事儿来,这才连累了她!我先说与你,你再去缓缓劝她,别叫她觉得是自个儿不好。”

姜沃坐下细听缘故。

而杨家得罪了二凤皇帝,就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

生在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时代,许多对已经归历史尘土的封建帝王制度并不了解。

很多下意识认为,皇帝就可以乾坤独断说一不二。

其实并非如此,也就是到了清朝,臣子才变成了才,皇上的权力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加强。

就连再往前一朝的明朝,皇权也是大大被臣子限制的——以嘉靖皇帝那不大的心胸,面对骂他的海瑞也只得忍了没法把砍了;万历皇帝跟臣子们拉大锯扯大锯了二十年,终究没立成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只好遵从大臣们所说的‘礼法’立了长子为太子。

可见皇帝并不是说了那么算的。

尤其是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华大地就陷了长久的群雄并起战不断的年代,改朝换代到眼花缭

而因此产生的门阀制度,则限制了皇权。

只东汉起的累世公卿,到两晋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几百年来,真正掌管着国家的,与其说是走马灯似更换的帝王,不如说是这些数百年根蒂固的世家。

正所谓“祭在司马,政在士族”——听起来根本就没皇帝啥事。

直到隋完成大一统,隋文帝开科举,才算在世家统治上划开了一道大子。后来隋朝灭亡,李唐继续接,打压士族。

但这并不是个能一蹴而就的事儿。

何为世家,便是世卿世禄。他们世代都是当官的,哪怕开了科举,鼓励寒门士子通过考试出仕,但短时间内,也不能指望寒门子弟能够顶起朝廷,世家还是占据着大部分的官职。

但在二凤皇帝手里,世家想把持朝廷,那是不可能了。世家子想要靠着出身和姓氏,哪怕尸位素餐也能得个官职混子,也是别想了。

世家向来是很聪明的,不然不会改朝换代也依旧屹立不倒。换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世家不介意跟皇帝杠一杠,来一个臣大欺君——世家都罢了工,你皇帝当光杆司令去吗?

然而面对二凤皇帝这种帝王中的帝王,世家哪怕被削去了不少特权,也只好把委屈咽下去开始乖乖改家风:子弟们吟风弄月名士风流少点,读书务实善于办差多点。

世家也得保证每代有能接触到权力才行。

要不跟着二凤皇帝走,只端着名士风流的架子,只怕两三代下去就成了空架子。

而数百年的世家一旦支棱起来学习,确实比寒门强许多:毕竟传承在这里,许多世家子拿来启蒙的书,只怕寒门官员一生都不能见到。

于是这些年皇权跟世家出现了微妙的平衡:天下之大,二凤皇帝确是需要世家豪族子弟出仕,保政令通达一方安定。而世家也不敢再如东晋那般把皇帝当吉祥物,跟皇帝大小声甩脸子,而是恭恭敬敬捧着眼前这位帝王,顶多心里遐想一下:等着以后出现乖巧好拿捏的帝王,他们再加倍把面子挣回来。

但今年,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了。

因二凤皇帝继续逆天,要重修《氏族志》,为天下名门世家重新排名。

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皆知了:皇帝想把他李家排在第一!

但别说,士族们还挺硬气,送上来的稿版仍旧是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名门为第一等,陇西李氏(皇帝家)较之低一等。

二凤皇帝一看就冷笑了。

居然还有妄图压他一,让他去做二等?

这世上压着他的都地府报道去了!

起初他只让修《氏族志》,没有点明排行,是给世家留脸了,结果世家在他看来给脸不要脸,那李二凤直接把梯子一扔,一把撕了‘善于纳谏贤宽仁慈’的帝王脸,直接露出那种‘睥睨一世唯我独尊’的天策上将脸来。

把官员(世家官员)修的氏族志初稿撕了烧火,然后明码标价道:“皇族李氏为首,一等!外戚次之!世家再次之!”直接定了排名。

世家把二凤皇帝放到第二等,李二凤可不好说话,转直接把崔卢都踢到了第三等!

给我下面蹲着垫脚去吧!

那崔卢等世家能退吗?也不能,这一退将来死了怎么好意思祖坟?难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