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忽然回响在耳畔。
罢了,父皇或许不理解他到底在想什么。不过,他这太子做的也着实不怎么样啊,戳了父皇的心窝子,让青史铭记:父皇本是个玄武门之变夺位的皇子,又生下了造反的太子。
就这样吧。
李承乾整了衣袖,端正下拜:“罪李承乾叩谢陛下不杀之恩。”
皇帝见他这般生疏谢恩,连父皇都不肯再称呼,亦是不忍再与他继续说下去了。
这些年逐渐失望下来,最后的断腕,其实都没有多痛苦了。
于是只是问道:“待整好行装,你便出京去黔州吧。在这之前,你还有什么想要的?”
黔州是二凤皇帝最后为儿子选的流放地——什么漠北南疆等地,他是不舍得儿子去的。依着皇帝,倒是想将承乾放到鱼米之乡去过子,但那就是不能服天下
心的流放了。
最终皇帝选了黔州,此地属川,在世眼里,
山楚水也算是凄凉地了,说的过去。
这个地方也是他问过袁天罡才选的,袁仙师就是蜀,也曾亲自去过黔州。说是此地虽险要难通,但自有风景。
皇帝也提前命去当地收拾了屋舍田地,想来承乾过去,哪怕再也不能锦衣玉食,也不会太受罪。
李承乾抬:“我想去昭陵与母后辞别。”
二凤皇帝沉默片刻:“是,是应该的。你去告知她此事吧,否则朕来去见她,都不知该怎么说。”
谁料李承乾忽然提了个皇帝很意外的要求:“能让雉与我同去吗?”
皇帝沉吟片刻道:“朕问一问雉本
的意思再说吧。”
李承乾不再说什么了,他俯身下拜,起身,按照臣民告退的礼数,不曾直接转身就走。而是低首垂目面向着皇帝,慢慢倒退至门。
皇帝一眨不眨看着儿子的身影,这样倒退的身影……
要是时间也能倒退,退回他小时候就好了。朕会小心看着他,不让他伤了腿,哪怕是伤了腿,朕也会花更多时间更多心思陪在他身边,而不是只告诉他,不许自怨自艾,要做天下之主就要心坚韧,能担万事。
可惜,就算是皇帝,是天可汗,时也只是流逝于指尖的水,再也不可能掬起那一捧。
二凤皇帝看着儿子退出门,转过身,高瘦的背影,被风吹起一点的衣摆。
就这样看着,直到再也看不到一点。
*
“父皇问我,我当时就应了。我愿意陪大哥一起去昭陵探望母后。”李治来太史局,问一个最近的出门吉期。
对着姜沃,不由多说了两句:“四哥知道后,还特意来给我‘送行’呢。喜色都遮不住。”
想来觉得被父皇安排了陪废太子的自己,是因素与谋反的李承乾走的太近,也连带被厌弃了,这才得了这么个倒霉催的差事。
那真是诸皇子中,唯有他魏王李泰这个硕果仅存的嫡子,可以做下一位太子了。
姜沃将算好的最近的吉期,和出发的吉辰送上。
李治接过来:“后吗?希望是个好天。”
姜沃望着他轻声道:“必是风和丽。昭陵是,宫中也是。”
晋王莞尔:“我们都不在宫中,这样的好时机,四哥怎么会错过。”就看他如何催着父皇立他为太子吧。
第5章 太子的经验
昭陵所在的九嵕山,层峦耸翠。
因其有九道山梁,故有此名。
凡皇帝,几乎都是自登基起就开始选陵寝之地。二凤皇帝登基后也不例外,经袁天罡等占测,最终选了九嵕山起建昭陵。
皇陵向来是大工程,大都要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
昭陵也是如此,方搭起了大体架子,长孙皇后便过世了。
二凤皇帝便将妻的棺椁暂且安置于昭陵一处建好的殿宇内,只等着将来他龙御归天后,两
一并合葬于此。
李承乾撩开马车的帘子,等远望到九嵕山时,就露出了微笑。
“大哥,那就是九嵕山吗?”
李承乾曾经来昭陵祭拜过一次母后,倒是李治,之前因年小体弱,一直都是祭拜宫中的灵位。
李承乾点:“是啊。”
母后,我带雉来看你了。
*
宫中。
姜沃跟媚娘正在隔着一盘残棋对垒。
这是照着棋谱摆好的半局,黑白棋子正处于旗鼓相当的胶着中,两各执黑白下去。
“晋王真是个很重感的
。”
媚娘捏着一粒黑色的棋子轻轻地敲着,听姜沃这么说,就抬回道:“你是说他愿意陪太……大皇子去昭陵的事儿?”
也是,此时多少对旧
东宫躲避不迭。
别说太子本了,就连原东宫属臣都处境尴尬——这些属臣大都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