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第151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薛则点道:“我早已收拾好了,随时可以进宫。01bz.cc”武婕妤才一诊出身孕,太史令就特来与她说过此事。三月前,又再次亲来相请,以便薛则早早将医馆之事安排好。

此时薛则拿出已经备好的行装。

“太史令稍候片刻,我再清点下需带进宫之物。”

姜沃就见薛大夫先打开一个木匣,将里面的产钳拿起来试过钳片的活动度。

薛则边试边轻声道:“我后来在医馆待久了,才听孙先生说起,太史令曾私下单独给过孙先生几本医书——而非给太医署,这产钳也是里所记载的医具。”

“太史令不为朝廷恩赏将此书给太医署,实在是心思赤诚,为万民考量。”

薛则能想到,这种能解决难产的产钳,若是一开始出现在宫廷,那只怕就是宫廷秘术了。

姜沃望着薛则手里的产钳——产钳与剖腹产一起被称为产科的两大跨时代的进步。在没有完善安全的剖腹产手术况下,生产基本就是听天由命。直到产钳的出现,才大大降低了孕和胎儿的死亡率。

但……

这样的产科器,在十六世纪被发明出来后,却被隐藏垄断了近百年。发明产钳的家族,为了垄断这项能够解决大部分难产的医具,为了钱财和名声,便把产钳藏起来,甚至会在为接生时蒙住的眼睛,生怕泄密。[]

所以姜沃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把医书给太医署。

薛则检查过产钳,又再次用棉布细细包起来。

她是信佛的,虽说因要诊治病,平时手腕上不挂佛珠,但屋里桌上倒是摆着一串楠木佛珠。

此时坐在姜沃对面,边顺手数着佛珠边道:“有此产钳,可活无数,这便是太史令的一桩大功德。”

姜沃含笑摇道:“我拿出的只是一本书,若无看,书便只是废纸——若有功德,也是薛大夫这数年辛苦的功德。”

薛则久在宫中,自然分辨的出什么是谦,什么是真。

眼前的太史令是真这么想的。

姜沃自是如此想来:她从未想过靠她自己一,能做完这许许多多事。她能做的是拿出医书,给合适的,而永远不可能自己离开朝廷,来到医馆苦学医术,去学用产钳接生。

是薛大夫这近十年来的夜不怠,才有了如今真正能用的产钳,以及越来越多的助产士。

薛则笑了,因怀念起故就换了称呼:“小沃,文德皇后和你娘亲若是能见到你如今,必是欢喜。”

=

薛则宫后先去立政殿拜见皇帝。

李治扶起她不令行礼,略作打量后笑道:“夫这几年倒愈发了——朕正好在给大哥写信,夫要不要也捎带一封?”

薛则露出欢喜之色,谢过圣恩。01bz.cc

又道想先去看看武婕妤。

姜沃作为引导道:“我陪薛大夫一起去。”

因到了临产期,媚娘已经从立政殿后殿搬到安仁院,那里有专门布置的产房。

看过武婕妤后,薛则和姜沃才又回到侧殿来。

薛则道:“回陛下,武婕妤一切安好,,摸着胎位也很正。孩子也没有养的太大。”胎的话,孩子养的太大确实不好。

李治听完,松气笑道:“虽说宫里的大夫扶脉也说一切安好,但还是得夫亲手扶过胎位,朕才能安心。”

这会子生产,最怕听到什么胎不正,孩子要‘横产、偏产、倒产’的词。

姜沃虽然方才就听薛大夫说过了,但再听一遍还是很欢喜。

李治直接给薛则也安排了安仁院内的屋舍:“还烦夫就住在这,也好夜有个照应。”

薛则领命告退。

*

立政殿内,一时只剩下李治和姜沃两个。

李治便道:“这一年里,总算有件好事了!”

姜沃听皇帝这话怨念重,也只有无奈而笑。

这永徽三年,对皇帝来说,确实是个糟糕的年份。

孔圣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自来刚登基的皇帝,自然是子随父行,多听辅政大臣之言。

自今年五月,已然出了先帝的三年。

对皇帝来说,好消息应该是,经过三年磨练,他对于做一个皇帝已经越来越纯熟了,且也有了许多自己的执政方略。

但坏消息却是:长孙太尉做这个辅政大臣也越来越纯熟,而且也很有自己的想法。

更坏的消息是,就以永徽三年诸事来看——长孙太尉的运气和气,实在要比皇帝强。

永徽三年初,中书令之一的高季辅,以年迈告老致仕。

皇帝虽很想挽留这位跟舅舅不是一路,能够在中书省抗衡下长孙太尉的老臣,但也实不能看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