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第21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有灵醒的朝臣,觉得心下一突,一时未敢答话。

有没过脑子的直接道:“皇后不但是,且非李姓。陛下岂可将国付与外?”

皇帝闻言冷道:“哦?想来卿已有相中的李姓宗亲了?那荐给朕瞧瞧,能否代朕掌朝政?”

皇帝这话,再不过脑子的朝臣,也不敢接了。

是啊,对他们来说,皇后是子是异姓外

但对皇帝来说,皇后才是自己

有机会造反的宗亲、会挟持年幼太子把持朝纲的朝臣,才是‘外’。

谁还能反对?

反对皇后辅于政事,皇帝就问你要一个‘你觉得皇后不行,那谁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要是说不好,就可以去复习下皇帝刚登基时候的‘房遗谋反案’与‘宰辅贬官事’的下场了。

要是说不出答案,又只梗着脖子坚持‘皇后,不得理政’,那岂不是着皇帝带病工作,伤及圣躬?

这一个个罪名,谁担待的起?

朝臣们一时再无敢多言。

*

自此。

后临朝渐多,决事增。

皇后,从只偶然出现在大朝会上,渐成常朝皆至;从只于帷帐后静听国事,到奏疏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皇后朱笔批复——

时起居郎记: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皇后详决】[2]

(本章作话有对双帝王的分析,屏蔽作话的家们建议开一下~)

第22章 开窗理论

五月中旬。

夏意渐浓。

虽已过了端午,但门上悬挂的艾还未解下。每都有宫换上一束新鲜的艾叶,以禳毒气。

屋中小型的计时刻漏,发出几声清脆的石子落地的声音。

姜沃停下笔,走过去把石子捡起来,重新放回到刻漏上端的铜碗中——这是她请将作监改造过的刻漏,以半个时辰为限,铜碗倾斜,里装的石子掉落。

这样可以提醒她,半个时辰到了,要起来歇一歇眼睛和久坐的身体。

同样的刻漏,她订做了好几个,分送媚娘与皇帝(因帝后规制要用金碗所以姜沃大出血)、崔朝、吏部的几位同僚、以及……已经开始正式念书学写字的安安。

安安的生,是五月二十六。

等过了这个生,安安就是正式迈五周岁。

按时的算法,则算六岁。

至洛阳后,姜沃与帝后回禀过,白时她都在衙署,晨起就将安安也带进宫来,晌午跟太子一起念书。

两个孩子相差不到一岁年纪的好处,便体现出来了。

太子如今学业也都是背书、练字、读史、学礼为主的启蒙,还未到学习治国理事的阶段。

安安作为公主,跟着学也没什么。

毕竟皇帝自己当年,也曾跟晋阳公主一起被先帝养育,一起念过书。

一起读书,正好也能增兄妹之

于是皇帝很愉悦地准了公主去东宫念半书——之所以是半,是太子每下晌都要被不同的大儒们考试(或是询问,或是出题以默),以巩固所学。

皇帝依旧是让儿去读书认字,但不舍得儿苦读,更不觉得儿得受被那些大儒们板着脸考较的苦。

在皇帝心里,若是儿天聪敏学成才挺好,若是学识平平不乐读书,也由着她。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