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第44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这还是大唐开国之初,承袭古礼服制时才有的臣子之服:大典之上,三公重臣,亦着于帝王相仿的衮冕。

只是与天子十二旒冕,十二章服不同,臣子是九旒冕(而且垂下来的珠子是青珠,并非白玉珠),九章纹衮袍。

但很快这条服制就被改掉了。

改掉的理由也很充分:“君臣皆为冕服,章数虽殊,饰龙名衮,尊卑相!”[]

确实是,典仪之上,谁能有空细细去数冕上垂下来的珠子是十二串还是九串?

也没能一个个分辨,那衣裳的花纹是九种,还是十二种。

故而很容易一打眼辨别不出君臣,是为尊卑相

因此礼部就把重臣们章衣上的龙、麟等章纹都改成了云、山。[]

并改去冕。

然而这一回,礼部原以为,最不会出问题的服制,竟然也被皇打回来要求改。

许圉师是真不知道怎么改,硬着皮去御前问。

就听皇道:“朕之登基大典,正使服制为何不是旒冕衮袍,岂非不遵古礼?”

许圉师:……遵古礼三个字,陛下您是怎么说出的!您能说,臣都不敢听啊!

皇陛下的底线会不会太灵活曲折了一点?

再次被创到的许尚书,决定用大一点的声音表达自己愤慨的心——

“臣,即刻遵陛下之旨去改!”

皇颔首表示满意:“许尚书矍铄。改好后,拿来朕瞧。”

这便是此时挂在蓬莱殿中两套旒冕衮袍的缘故了。

**

大典衣裳穿起来很复杂,配饰又数不胜数,因怕弄混了天子和朝臣的玉佩等物,两是分开东西两间各自更换衣裳的。

哪怕有许多帮着一起整理,等姜握终于穿好后,还是一个时辰过去了。

已然有礼官在门候着,请陛下登天子玉辂车舆前往则天门。

玉辂之前,礼官便愕然见皇竟令姜相同舆。

还与姜相道:“蓬莱殿离则天门可不近,你若是走过去,只怕冕上的九旒,身上佩戴的所有的玉滴、玉璜、玉花都要缠成一团,”

姜握:有道理,等解开估计就误了登基吉时。

于是她踏上朱红色的木凳:“那臣今随陛下车驾而行。”

**

这被都百姓津津乐道数月的新帝登基正,天气实在好。

气和煦明朗,天地清晏。

原本,城建署是准备了紫烟,准备在登基大典的吉时燃起,取紫烟憧憧,紫气东来之意。

然而这一却没有用上,因天边自有庆云纷郁,色霞光。

*

是走熟了的三百六十步。

分毫不错。

姜握在计数的同时,甚至还有心去细听笙磬,钟鼓,丝竹之音。

太常寺安排的很到位,礼乐之声若飘天外。

终于,最后一步踏出。

姜握也看清了城楼之下——

文武百官、宗亲勋贵、各州县朝使、儒生文士、四夷列国君主使臣……

自然,还有最让姜握觉得欣慰欢喜的,许多的子。不只是官,是这洛阳都里许许多多的娘。

是啊,她们怎么会不来看呢?

这是古往今来,第一位登基的皇帝。

姜握想,若她并非后世,若她也只是这都中,最寻常的一个小娘子,从小听着礼法规矩长大,听着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话长大,忽然有一天听闻,有子登基为帝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