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 正月初八。
暖阳还没挂上天,大禹岛03部队的家属区已经热闹非凡。
三食堂里,小聂亲手准备了看家大菜——松鼠桂鱼。用西红柿和糖醋熬成的红汁浇盖在含着大红枣的翘尾大桂鱼上, 红灿灿的像是盖了一层金色油壳。
还有接连四个大灶上, 硕大的瓦罐焖出来的东坡。拿着
芦叶捆扎成田字, 香糯
,光是闻着瓦罐上的香味, 都能吃下两碗大米饭。
更别提熬制一宿出来的浓郁汁水,若是能浇在香的大米饭上,和
即化的东坡
一起拌着饭吃,这是仙来都抢不走的美味佳肴。
有些馋嘴的小孩一早上就跑到礼堂这边转悠, 从门缝里飘出来的难得的菜肴让他们相互比赛着,待会谁吃的最多,谁吃的大米饭最多。
除了鸭鱼
外,席面上还有大禹岛的特产,各式的生猛海鲜。
鱼虾蟹太常见, 顾听澜还让弄了条三百多斤的金枪鱼, 摆在席面上让
学着小
本吃生鱼片。
大禹岛待久的家属们也不惧这样的吃法, 新鲜的鱼薄切
即化,厚切吃到嘴里能享受到大洋
处的甘甜气息, 丝毫鱼类的腥味都没有。
若是有会吃的, 金枪鱼的透明脊髓像是红色的果冻,直接吸着吃, 是一种清清甜甜的
即化的
感。许多海上的渔民都将它做为大补的即食药材。
高婶子一家和花芽这边估算着有五十桌差不多。
后来没等她们邀请, 不少家属和战友们自发地撸起袖子准备帮忙大一场。这些
也得吃上酒席。
另外还有阮知意北京的战友们、林回和王蕾在湖北的同学们, 另外还有林娟比赛认识的全国各地的朋友和东院的战友。
阮旅就这么一个独子,他大婚, 其他老朋友老战友们听说了,也都往这边来。现在形势明朗起来,大家都乐于走动。
林娟和林回的结合,更是大禹岛两个最有权势的家庭的结合。
他们俩成了双军家庭,还有林回和王蕾,一样是双军家庭,
后都是有优待和推崇的。
五十桌远远不够,高婶子和花芽俩又提前增加了五十桌。
高婶子特意嘱咐阮旅:“另外东院那帮就让他们在东院吃,可别往家属区来闹腾了。”
就这样,到了初八正子,满打满算,他们准备了一百二十桌的宴席。
大礼堂只能放下三十桌,余下的九十桌都在篮球场上摆着。
顾听澜命令把篮球场用扣大棚的厚实塑料布做隔断,围成四个大部分。如同练兵摆阵似得,总算把这般吃喜宴的
都给安顿下来。
小瓜子和小包子俩也没闲着,他们一
在胳膊上前面挂着两个大书包。里面一边是喜糖一边是花生瓜子,不管是谁,只要来了,给每
抓上几把走。
三食堂的锅碗瓢盆不够用,还找了二食堂和四食堂借了不少。借完锅碗瓢盆,又借手。
小聂忙的满大汗,直呼一包红双喜根本算不得事,他就该狠狠心,当着高婶子的面要上一条好处费。
等到花芽笑着拿着两条红双喜过来,让他给炊事班的兄弟们发的时候,小聂又不好意思了。
花芽这两天说话又好了些,她跟小聂说:“忙完,再请你们兄弟吃一顿。”
小聂心里美,锅铲都要铲出火星来了。
到了正午时分,两对新踩着红地毯出现在大家面前。
林娟果然是绿军装配大红花。也不知是不是好子闹得,到底还是有了
儿家的娇羞。挽着阮知意的胳膊,在敲锣打鼓声中,给长辈们鞠躬,上茶。
后面林回和王蕾也是这样的步骤,王蕾的妈喜极而泣,在台上哭的差点昏过去了。
她身子不好,被送到医院待了几,大喜大悲之下,到了后面吃饭的时候红光满面。大抵还是心
决定健康。
林向阳和张凤英俩知道会是个大场面,没想到场面如此宏达。
林向阳这辈子都没想到,他能跟阮旅和高婶子这样的家庭成为亲家,这是做梦都梦不到的大喜事。
北京的顾守江和郭英当天也赶了过来,顾涛涛大年三十值班一个礼拜,初八这天跟爸妈一起到了结婚现场,见谁都是乐呵呵的。
顾守江和阮旅是几十年的老,当天过来,吃了顿饭没坐多一会儿,就因为事务繁忙和郭英一起离开了。
花芽依依不舍地送完婆婆,说好明年一起来大禹岛过年,她就跟顾听澜回到席面上来了。
顾听澜和花芽混到主桌上面坐着,听着婚礼的喧闹和一声声恭喜声,花芽的眉眼笑弯了。
顾听澜偷偷在桌子下面握着花芽的小手说:“咱俩结婚的规模是不是小了些,你看——”
花芽不让他说:“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
顾听澜点:“不过以后的好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