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都在议事,贫僧没寻到机会。”
荷包打开,是兰时偷偷从送给十二的礼物里扣下来的荔枝煎, 五郎笑了下, 嘴里的药好像也没那么苦了。
“她倒是信任你。”自家幼妹, 虽常年不见面,也没生疏,五郎知道兰时看着温和不设防,其实防备心重着呢。
“有
白
如新,自然有
倾盖如故。”和尚话锋一转,“将军不曾见过太子与姜施主,那才是不言自明。”
和尚碰见过一次,一物降一物,有趣得紧,怪不得俗语会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五郎脸色瞬间沉下来,“储君循礼秉公即可,旁的——”
五郎的色仿佛在说,别来沾边。
“阿弥陀佛,有缘自会再见,无缘对面不识。谁说得准呢。”
和尚一副高
莫测的模样,不纠缠此事,转而说道:“贫僧来此,的确有私心。贫僧想,姜施主或许能将这被遮得密不透风的北境,撕开一道
子来。”
和尚摊开手掌,是枚写着番文的玉扣,“在来定州的路上,姜施主擒获了一窝打家劫舍的山匪。此物是那
目腰间的。”
和尚又道,“那匪首看着是想随队伍往北的模样,被贫僧弄死在路上了。”
和尚说得轻巧,出家
弄死了
这般云淡风轻,同在菜地里掐了个瓜似的。
“姜施主搜过那匪首的尸身,贫僧猜,她应当是寻到东西了。”
和尚双手合十,道了一礼,掀帘离去。
五郎注视那手绘出来的布防图,良久后,抬手叩铃,门
近卫应声而来。
“去,请元帅归营。”
兰时的宛城之行,只停了三天,她收到定州的手信了,但她却并未返回定州。
出城门时,尹知府将一个包裹
到兰时手上,“十四,你要的东西,都在这里
。”
兰时忙接过来,欣喜地看向尹楠。
尹知府的手仍旧按在那包裹上,带着复杂的
绪,“朝中看似平静,内里波谲云诡,说句僭越的话,顶天的放任自流,底下才敢浑水摸鱼。”
他是投笔从戎,除却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一分从未道明的对仕途的灰心,“北境老一辈
按兵不动自有道理,不过,十四带着魄力来了,尹叔信你,希望十四信任那
,不会辜负你这一番
釜沉舟。”
兰时拿下包裹,“谢尹叔。”
前世尹叔六旬高龄,重新披挂,镇守孤城,力战数
等她驰援,她率军赶到时,尹叔力竭,却仍旧出城来战。
彼时两鬓斑白的尹叔,与她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尹叔信你。”
一旁的四嫂也是一脸不舍,“年底换防时,我便领着嫂嫂弟妹,全到定州去,咱们热热闹闹过个年。”
“好。”兰时也不反驳,更不明说自己的计划。
尹知府暗中同吴钩比了个记得来信的手势,吴钩也悄悄表示,一定一定。
等兰时一行走出数十里,兰时将她带出来的
分成五组,“大家都是随我从京城出来的,是生面孔,余下几州,大家去绕,即刻就走,以半月为期,咱们在定州会和。”
兰时只留下了程伯吴钩二
。
“咱们,去探燕州城。”
程伯并不意外,点了点
,表示听命,吴钩却下意识咽了下
水。
他是要从军报国志没错,可他还没有生出以死殉国志呢。
兰时瞥向吴钩,淡淡道:“你若是不敢,现在转道回宛城,去定州,或是回京,都随你,我不强求。”
用
自然要先攻心,于是兰时诚恳道:“毕竟,事
一旦败露,定是有去无回,我也担心你守不住军
,拖累北境。”
若是兰时温言相劝邀他同去,他或许会迟疑纠结。
可姜兰时竟然敢瞧不起
!
吴钩挺直了背,一脸英勇无畏,“笑话!小爷才不怕!走,这就往燕州走!”
太子殿下拆开兰时寄放在苏岐鸣处的信,已经两天了。
这两天里,他将那封信看了无数遍。
那信上说,她要取回燕州城。
怎么取?拿命取吗?!
他这两天里又明里暗里地同陛下提过数次北境的事。
也不是他一定要去,他可以派
前去。
可提来提去,提到最后,陛下都动了怒。
陈年旧事,挖起来实在太过麻烦,若是真如苏岐鸣所说,九年前直指苏家的
,要因为利益直指北境,那面临险境的,就不只是兰时了。
还会有北境子民,乃至整个大凉。
事
倒不
,只是他不知道,那些
究竟是怎么搭上突厥的。
京官与外邦,沟通起来,实在惹
注目。
那么是谁,在中间充当了这座桥梁呢?这么做的目的又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