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票供应有限,顾客喜欢买肥回家多熬点油,所以老板舍不得用肥
补秤。
他把用
绳穿好递给邹彦,瓮声瓮气地说:“斤两正好。”卖
的
中气足声音大,惹得邹彦被前排顾客羡慕、被后排顾客怒视。
桥明县的标准是每每月供应一斤
票。这一斤
县城居民们要
打细算分几次吃,有时候还得留一点预备着来客
。
前排顾客羡慕邹彦能一气剁两斤
回家,后面的顾客早早起来排了好久的队,生怕因为邹彦多买一斤
到自己就没了。
邹彦转道副食品店。
他买的东西不少,糕点、蜜枣、罐,加上
正好凑齐四样礼。
店老板是老生意了,有眼力见儿得很。见邹彦又年轻模样又俊,穿得十分正式,还备了四样礼,主动搭讪:“这是去丈母娘家?”
“嗯。”邹彦点。
这行的有眼高于顶态度不好的,也有
说话的。老板并不介意这个年轻
子冷,一边用油纸包糕点一边乐呵呵地说:“去丈母娘家讲究可多嘞。勤快着点儿,眼里要有活,看到能做的事
就主动做。”
见这冷脸年轻好像听进去了,老板颇有成就感,把糕点递过去继续道:“老话说礼多
不怪,你买的东西多,你丈母娘肯定喜欢。再照我说的勤快点儿,保管没有问题。”老板拍拍他的肩膀。
邹彦接过糕点道:“多谢,等结婚再来贵店买喜糖。”
“那我可等着了!”老板脸上的褶子笑出了花,见邹彦提着不方便,他又道,“喏,今天高兴,给你张油纸,把
包起来。”
树湾队属于县城周边比较大的生产小队,邹彦很轻易就打听到了位置。
等过了指路说的红旗桥,他到了树湾队的地界。红旗桥就架在树湾队社员们洗衣服的那条河上。
路边正好有个半大的孩子,邹彦捏刹车,双脚支地停下。
在树湾队哪有骑自行车,只有大队和公社的个别脱产
部才会骑车到处公
。这孩子胆子大不怕生,好地盯着邹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