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的机会。
沈太傅捋了捋胡须,不动声色的看着裴桓道:“那是谢大的私事,外
怎好置喙。”
裴桓见沈太傅不为所动的模样,心中顿时有些急,但想到自己曾在家中的推演,又按下心来。
“谢尘此虽有盛宠,又在吏部经营多年,但绝非全无
绽,朝中早有清流对他结党一事怨言颇多,只是都碍于圣上对他的宠
和他
狠的行事作风,无
敢出来做这个出
鸟。”
裴桓缓缓说完,忽然站起身对着沈太傅一揖到地。
“下官斗胆猜测太傅大心中所想,献上一计可为大
解此后顾之忧。”
“哦,你且说说。”
“下官愿已己身状告谢尘,借吏部考评之名,新科主考之便,迫新科进士为他所驱使,行结党营私之实。”
沈太傅眼中光乍现,语气依旧慢悠悠的道:“已己身状告,子辰是这一届的新科进士吧?”
裴桓躬身答道:“是。”
“那谢尘应该是你座师,你怎与他有如此的隔阂,甚至不惜己身也要与他为敌。你可清楚,谢尘如今之势,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动摇的,你这么做,很有可能不仅赔了仕途,就连
命都堪忧。”
沈太傅浑浊的眼眸这一瞬如鹰隼般锐利的紧盯着裴桓。
裴桓站直身体,看着沈太傅,年轻色坚定,清亮的眸子里倒影着室内灼灼烛光。
“我只是有想要守护的东西而已。”
那红杏来过之后,裴桓将自己关起来想了许久。
无论从哪个角度,他都不能凭借自己将白歌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哪怕是找机会让红杏通风报信,趁白歌出门的时候带她离开,也因为她如今有了身孕而不能实现。
对于他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力。
裴桓最先想到的,是当初将他从湖中救出的那
。
以那位对他的提点,定然也是个地位不低的物,只可惜,他连那
是谁都不清楚,更是联系不上。
他得找别得突。
那之后,裴桓每在翰林院不在仅是专注于自己那一摊事
,更多的时间开始收集起朝堂上的信息,留意同僚
中的只言片语,尤其是涉及到谢尘的时候,他总是会听得格外仔细。
渐渐的,他开始逐渐发现,虽然明面上无与谢尘为敌,可暗里对他有意见的
也并不少,只是以谢尘如今的地位,这些
对谢尘的不满只能是压抑起来,与他为敌的风险太大,没
会拿自己的
命前途做赌。
就在他有些焦躁的时候,沈太傅进了他的眼中,立储之争让他猛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对付谢尘好时机。
因此,他选择了诬告谢尘。
历朝历代,结党这种事无法避免,却绝不能提到明面上来,因为只要触及,难免为帝王忌讳,且这就是盆脏水,脱不净。
想要堂堂正正的扳倒谢尘实在太难了,他只有用这种方式从谢尘身上撕开一条子,才会有机会。
即便这与他数十年来所受的教导相悖,但他想做的,也不过是救出自己的心上而已。
戚家不过就是为了谢尘的权势迫白歌,那如果谢尘失了势,白歌就很有可能逃脱这样的困境。
与他而言,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只要能让白歌自由,那就值得。
·
临近过年,京城到处都多了一丝喜庆的年味。
只是朝中的气氛却愈发紧张起来。
腊月初十的那次大朝会上,本该例行上演的立储之争却歇了火,众都被另一件令
瞠目结舌的事转移了注意力。
都察院御史上奏弹劾,吏部左侍郎谢尘,借吏部考评之名,迫低阶官员为他行事,行结党营私之实。
举朝哗然。
坐在上首龙椅上的元康帝微皱了眉,道:“结党之事怎么可信胡言!”
那御史却丝毫不惧的道:“启禀陛下,微臣并非胡言,而是却有其事,翰林院编修裴桓为此事写了证词,请陛下过目。”
说完,他从袖中抽出一张按了手印的纸,由内监取走给皇帝。
元康帝将证词浏览一边,面色略沉,瞥了谢尘一眼,对内监道:“将这张证词让谢大看看。”
从那位御史站出来弹劾开始,谢尘心中就隐约有了猜想,只是听到裴桓的名字之后,他的眸子忽的一暗。
内监走到谢尘面前,将证词递了过去。
谢尘打开看了一眼,满篇内容自然都是不实之言。
说他结党营私,倒是算不上错。
但说他迫低阶官员为他所用,以他如今的低位,那些低位官员恨不得扒到他身上来沾光,何须用
迫这种低劣手段。
若是往常,无论是谁诬告,这种事几乎连个水花都不会起。
接偏偏眼下的时机微妙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