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教育普及’。
不管是在大安境内铺设邮政网点,还是开展邮政业务,都是非常烧钱,还需要大量力的大项目。
何殊早就动过个心思,怀安商行就是在此基础上组建的,只因硬件条件达不到,无力覆盖到大安全境,才被拖延至今未能实现。
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则是何殊一直在努力做,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只是因为受到来自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直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成绩。
毕竟大安并不是一个经历过而后立,可以轻装上阵的新朝,而是一个已经开国两三百年,并不富庶,各方面都充斥着诸多沉苛积弊的王朝。
所以何殊纵然心中再急,再怎么想要改变,为免好心办坏事,给某些留下取而代之的借
,不得不按捺住实施某些革新的迫切想法,先耐心打根基。
第二十三章
随着崔景怀亮出自己的身份, 一锤定音的决定王同知与城中几家豪族的结局,陈阳城中氛围骤然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几家在陈阳城中呼风唤雨,地位崇高的豪族大户都被城卫司给围住,引得城中居民议论纷纷, 无数在私下里拍手称快。
对于何殊而言, 从她离开府衙起, 就代表着此事已在她这里告一段落,接下来只需等待最后的调查与处置结果。
次醒来收拾好行礼后,何殊三
就在崔景怀的陪同下, 一起来到青山书院外。
崔景怀拜托过的吴教谕得到消息,已经提前等在书院外。
“有劳吴先生久候, 在下本打算昨上门拜会, 因临时有事耽误,才拖延至今天,失礼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过去的书院基本是清净之地, 在某些消息传递方面较为延迟。
但是现在的青山书院早已变得今非昔比, 早在昨,书院方面就已知道城中出现的变故。
府衙甚至还特意派去书院传信, 要求书院方面要负责安抚与约束好学子,不要在这关键时期闹出什么动静。
毕竟青山书院中有多位出自那些家族,或是与那些家族有关连的学子,可能也需配合调查。
吴教谕是在府学有正经编制的学官, 知道正是眼前这位为给外甥出,不惜给陈阳城换个天。
他早前只是感念对方的救命之恩, 此刻再见眼前这位救命恩, 心
难免复杂的同时, 还有些无措。
哪怕崔景怀身上毫无盛气凌之势,待他的态度一如既往的温和客气。
“崔东家客气了,东家待吴某恩同再造,现在能有机会为东家略尽举手之劳,是吴某的荣幸。”
双方简单的寒暄过后,崔景怀才向对方介绍何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