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建议,何昌逸的心中就踏实多了。
虽然他的年龄比对方大,经历也比对方更加坎坷,可是经过这近一年的共事,何昌逸十分确定对方的做事风格,与对方写的文章一样沉稳有内涵,完全不能用年龄来界定。
站在御花园的观景阁上,看着远处的隔离墙,与墙那边的那些已经焕然一新的建筑,何殊自打接到福江遇袭一事后,就一直不好的心,总算缓解了几分。
“要不是福江突然出了这件事,我们现在应该是在筹备皇家疗养院的开业与宣传事宜,高高兴兴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应付那些可憎嘴脸的同时,还要牵挂出海在外的水师。”
正宁帝背着手看着御书园里的风景,再看看远处那片已被隔离到皇宫之外的区域,有同感的点
。
“皇儿说得是,那有些,真是太可憎了,这次一定要好好整治一批,朕也算是总结出经验了,朝廷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稍微平稳一段时间,就有
跳出来搞事,掉脑袋的威慑力是有时效的。”
水师出海在外的每一天,不仅要面临耗巨资训练出的,与花高价造出的船的可能出现的损耗风险,所需要花费也极其巨大。
剿海盗的收获却不一定怎样,反正大安被那些贼抢了一波,本就损失大批财货与
,还要为之付出大笔的出征费用。
这一里一外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所以正宁帝不仅恨那些寇盗,更恨那些一边搜刮大安百姓的民脂民膏,一边与寇盗有勾结,吃里扒外的
。
所以知道何殊这次要再来波大的,正宁帝十分支持,丝毫没有念什么旧的想法。
正宁帝现在是想想就觉得后怕,防夜防,家贼难防,对于太子当年不吝投
的坚持组建水师一事,他当时还曾试图劝阻过。
毕竟他此前从未听说过什么水师,大安与此前的历朝历代也都这么过来了。
对于沿海遭遇寇盗侵袭之事,增加陆地驻军就是了,没必要从无到有投巨资造船招
,特意训练可以进行海上作战的水师。
可是太子一意坚持,他已习惯在大事上听从太子的安排,就算有心反对,也只是从旁心疼的唠叨两句而已。
所以水师还是顺利的组建起来了,如今才觉得,这水师确实值得投资。
若没有水师的震慑,有那些与寇盗勾结的内贼在,他们寇盗仗着大海,完全可以熟门熟路的来无影、去无踪,要是来多些,什么时候偷袭到京里,都有可能。
至于那些流落为寇盗的那些亡命之徒有多凶残,正宁帝早从一些奏报中见识到。
出海的水师还没回来,倒是派去福江调查与寇盗有勾结的内贼一案的大理寺官员们,已经带着调查结果回京。
除了与那些寇盗有勾结的‘内’们,带回的还有几个在那场袭击事件中,因受伤没能及时逃掉的寇盗与大安出身的海盗。
看着大理寺提上来的那些
证物证,说声完美也不为过,那些
都是福江本地
,有家
或是亲戚加
海盗团伙。
甚至连他们自己也签字画押认罪,承认自己确实出借过衣服与身份文书,或是留宿过那些寇盗,给那些寇盗指过路等。
正当所有都以为这桩内外勾结的案子已经了结时,正宁帝却在此时拿出了另一份调查结果。
里面确实有大理寺调查出的这些,更多的却是在大理寺提供的调查结果中,提都未提到过的
。
那些无一不是士绅豪族或是大商家出身,而每家背后,还都与京中一些官员,或是王公大族有牵绊与联系。
听到汪林念出涉案员,以及分别与其有勾连的
员名单,在场被点名的那些
都纷纷喊冤,真正与此案没有牵涉的官员们,则都
感不可置信。
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理寺的几位高层,竟有近半都被牵涉其中,连寺卿与少卿在内,罪名大多都是结党兄营私的包庇与贪污受贿之罪。
有忍不住出列道。
“启奏陛下,李寺卿为官多年,向来是两袖清风,刚正不阿,虽与那黄家有些渊源,但他本并未亲自参与福江遇袭案的调查事宜,就这般定其罪,恐难让
心服啊。”
有了这个带的,接下来又有一批官员站出来,维护涉案官员。
甚至还有质疑正宁帝拿出的另一份调查结果的来历,理由是那些地方豪族享受朝廷恩泽,完全不必冒险行下此等恶事。
而且汪林念出的名单上,有的士绅大族还曾以被抢掠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在福江的奏报上。
早知道这些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正宁帝懒得与他们分辩,只是派
传召来九门提督崔景怀,与其一起带进殿的不仅有更多更为详实的证据,还有一些半死不活,模样凄惨的寇盗。
第六十二章
这些都是定海水师派先送回临海, 秘密受审并压送回京的寇盗。
有了那封秘信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