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队乃至武器都高度感兴趣的表现上,都不难看出,他们并没有从前那些帝王的打算。
这让在场某些官员都暗自看在眼里,心中各有所思。
对于太子在习武方面表现得极为勤奋自律,却没有认真学习那些圣贤书的事,不是没有大臣提出异议,明里暗里劝谏皇上不能放任太子,让他变得不学无术。
可是所有异议与劝说,都被皇上用太子将由他亲自带在身边,教导对方如何治国理政为由给驳回。
对于一位太子而言,能够早早的开始学习如何治国理政,当然是等大事,也是其地位稳固的表现,让
也不好多劝。
就是对于一些大臣与势力而言,有这么一位不是由他们教导,还因地位太过稳固,不需拉拢他们任何的太子,着实是让他们感到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与烦恼。
而且若说皇上与太子重武轻文,好像也不对,当今重视教育,太子的东宫产业在建学、助学方面的投,并不在军中之下。
同时也不吝提高与改善学道官员们的地位与待遇,甚至连那些只有名誉官衔的文在内,都能得到当朝的重视与优待。
所以当朝中这些文出身的大臣在心怀隐忧,暗自担心着急时,大安文坛则对当今与太子颇为推崇与支持。
因为在当今的治下,他们的生不再只有科举取仕这一条路走,纵然不去为官为吏,只要能有所长,纵是一心教书育
,也能让他们功成名就,拥有地位与声望,生活也有保障。
用完最后呈上的点心,欣赏完一场歌舞表演后,宴会也正式宣告结束。
时间已到亥时,前来接高官显贵们马车,早已侯在宫门外排队,还有一批官方准备的马车,等在另一片区域。
那些马车都是负责接送那些家境普通,没有来接的官员,甚至还有两辆由
驾驶,专门负责接送
官的马车。
对于这种细节都安排得十分到位的待遇,有经验的官员们都已习以为常,走出宫门后,招呼一下顺路的官员,很快就能凑够一辆车的乘坐员。
数少的
官那边更方便,她们都住在朝廷安排的集体宿舍中,都在秀林坊。
沈卓与何昌逸也坐上前往秀林坊方向的马车,虽然秀林坊距离皇宫不算太远,附近的巡逻密度较高,安全方面基本有保障。
但是上了一天值,下值后又在宫宴中绷着经劳心费了两三个时辰,两此刻都有些心俱疲。
对自己的相貌水平没有一个准确认知的两,为了不辜负同僚们的期望,在斗诗、传酒令等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努力。
两屡次得到皇上的夸赞,出足风
的同时,也为门下省赚足了面子,只是两
也都累得不轻。
出宫时,看到他们那强打的疲惫模样,他们门下省的顶
上官十分欣慰的拍着他们两
的肩膀,宣布明天给他们放半天假,让他们好生休息一下。
十分感激上官好意的两并不知道,秦侍中想的是不能让这两
也被劳累太过,早早的就让两
这好容貌失了颜色。
他实在受够‘丑男集中地’的浑号,好不容易靠这两位得力将扳回一局,一定不能也让他们变得跟门下省的其他官员一样,就算是本来的底子不错,也被给累蔫了。
虽然两都没有攀附上官的意思,但是能够得到侍中大
态度亲和的关怀与奖励,也让两名年轻官员十分高兴。
连部里最顶层的上官都如此满意,可见其他同僚们肯定也不会感到失望,应该能够弥补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失职。
却不知道侍中大亲自开
让他们休息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相貌在当晚的宴会中,成功给门下省找回了场子。
至于他们不遗余力所展现的那些文采,都只是锦上添花,纵然优秀,但是对门下省的意义不如另一方面大。
这种没有什么私算计,也并不奢靡,甚至连威严都不那么足的宫宴,与何昌逸在幼年时,曾以皇孙的身份参加过,以及他父亲提及过的宫宴环境截然不同。
没有什么私手段,礼仪流程也不繁琐,席间氛围也比较轻松自在。
就算是明着摆出针锋相对架势的翰林院与门下省,也是光明正大的靠本事比试,没什么拉踩陷害,没有出现那种各逞心机的场景。
不仅皇上会亲自走下殿,点评他们的诗词书画,太子也会闲适自在的坐在大臣中,与大臣们聊起不那么严肃的话题。
虽然两因在宴席上出力不少而感到疲惫,却有种尽兴之感,并不觉得厌烦与焦躁。
与此同时,回家的官们也正在议论席间发生的事。
“我还以为部里让我们过去,是打着让我们弹琴跳舞助兴之类的主意,结果却是我想多了。”
说这话的是翰林院的校书何清仪,九品的官位,因为是宗室
出身,是位县主,说话也相对少了些顾忌。
孟青竹有同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