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恰当的决定,就有些太不识数了。”
正宁帝以为然地点
,何殊这话算是说到他心里了,他算是切实体会到何殊在对
对事,为何总会奉行恩威并施的原则,有些
实在喜欢得寸进尺。
“六皇妹自己是什么想法?”
提起六公主,正宁帝刚有些变缓的脸色,再次沉了下来。
“那也是个不争气的,本来按照她自己的想法,是不同意嫁表亲的,结果被她母亲哭着求了几次,就心软了,朕算是看出来了,我们在她身上花费的那些心血都是白费。”
何殊无奈地叹了气,“既是如此,以后禁止秀嫔的娘家
进宫,至于六皇妹的亲事,父皇看着决定吧。”
反正她根本不会给秀嫔娘家侄子参加‘相亲会’的机会,而这也是秀嫔求到正宁帝面前,被拒绝后,又怂恿六公主亲自出面表态的原因。
虽然说起这件事时,正宁帝十分恼怒,但是跟何殊说过之后,还如愿以偿的从她这里得到支持后,他的心已经平复不少,端起茶杯喝了一
茶道。
“早知她娘家竟然怀着这样的狼子野心,朕就不该开恩,给她接见娘家的机会。”
何殊点道,“七皇妹那边的
况如何?”
“她和玉嫔倒还好,没有提这种不合时宜的无理要求,要不然,朕得被她们给气死,朕不吝代价的好生培养这些儿,还给她们每
都备上大笔的陪嫁,为的可不是让
儿嫁回她们的母族,帮助她们的母族发家致富。”
想到这些,正宁帝的心就有些郁闷,他当年穷得度
艰难时,可没沾过妻妾陪嫁的光,如今那些
家竟然都将目标放到他的
儿们身上。
先有皇后的娘家蒋氏,现有秀嫔的娘家,将来说不定还有其他儿的母族。
“只要父皇心中有数,能拿定主意,不管那些的如意算盘打得再怎么响,都无济于事,您实在不必为他们生气费。”
说完这些后,正宁帝没有多逗留,这是他早已养成的习惯,遇上烦心事,就忍不住找何殊吐槽抱怨几句。
随着大公主与二公主两家在年后离京,宫里少了许多热闹,正宁帝的生活也变得寂寞不少。
何殊虽然看在眼里,但也无可奈何,只能自己尽量多抽时间陪对方打球或骑自行车,有时还会叫上皇后一起。
不管是正在建设中的安宁岛,还是新并大安的新三省,都为朝廷添了许多事。
为了能让百废待兴的新三省可尽快恢复生产,各项社会秩序与法规同大安接轨,不仅需要投大量的资金,还需要投
大量
力。
惯的排外心理,让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很难将新三省看着自己
,对于朝廷在新三省实施的优惠政策,以及投
的大量资金,难免会有异议。
对于这种说不上对错的现象,就需要何殊从中尽力协调。
想让新三省尽快融大安,让大安百姓对大安生出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些必要的投
绝对不能省。
毕竟何殊不遗余力的将新三省的算计过来,图的从来都不是新三省能为大安带来的税收,而是能让大安在那个方向,可长治久安的边境安全问题。
原西月国所在的位置是个十分关键的战略要塞,如今将原本的西月纳大安版图后,更方便大安在有着天堑相隔的一边部署防卫工作,极大地增强了大安的边境安全。
因大安朝廷对新三省的大手笔投,新三省百姓对大安最
刻的印象,就是大安有钱。
有钱到不仅给他们这些贫苦百姓提供可以活命的救济粮,还出钱雇他们活,为他们减免三年的税收。
对于这些一直承担着繁重徭役与赋税的原西月百姓而言,这是他们此前不曾想象过的待遇,也让他们对频繁出现在耳中的大安朝廷,充满好感。
随着冬季种下的农作物了收获的季节,发现官衙真的没有以各种名目收赋税的意思,只是悉心统计他们的土地、产量及丁信息,让新三省的百姓们,总算对大安朝廷生出初步的信任与认同感。
在这种况下,朝廷又下达了的允许新三省的百姓迁居大安境内,还向新三省境内迁居一大批在家无恒产的大安百姓。
看到让他们府衙接收迁居的政令时,曹良平十分惊喜。
“大,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马上就会有很多老乡了?”
沈卓正在思索这条政令的背后所透露出的层次含义,听到曹良平充满期待的声音,他点
并嘱咐道。
“是啊,很多老乡,不过你们要记住,新三省的百姓也是大安百姓,可不能存有什么厚此薄彼的心态。”
曹良平笑容灿烂的回道,“那肯定不能,我就是觉得,周围多些原大安后,能听到熟悉的乡音,
流更方便,不像现在,小的学了半年多,才勉强听得懂本地
的话,说起来仍然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