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等将领便提出要乘胜追击,争取一鼓作气,直接攻向理山王都。
何殊却凝重地捧着一摞纸张已然泛黄,年代明显久远的文书,语气庄严肃重地说道。
“这是大安当年派兵平叛时,战死在这边境的大安将士名录,而且只是其中一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死不见尸,所以孤来此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为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烈士修筑纪念祠,立碑著传,表彰他们的功绩,让这些英烈的在天之灵,可以永享我们大安子孙的香火祭祀!”
听到她的这番话,让在场众将领无不受感动。
他们这些将士之所以会对太子极其尊崇,除了他所表现如的超强指战能力,还有就是他对各军的高度认可或与重视,令他们无比心安的信任与支持,以及为各军将士,乃至伤亡与退役将士们提供的种种照顾。
若说太子会这般优待他们这些活着的将士,是为拉拢军心,巩固自身地位,那么太子又何必还要如此用心地对待几十年前,已经死在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将士?
只能说,在太子心中,是真有他们这些将士,而且是真心重视他们这些将士兵为守家卫国所做的一切贡献。
第二百一十章
多好办事, 再加上这还是为了给当年牺牲在此地的大安将士们修建纪念祠,是他们的先辈,也是他们军中的大事,争相抢着
活的将士们都
劲十足。
所以不出几, 一座规模庞大的烈士陵园与纪念祠就拔地而起。
陵园中不仅葬有在此次战争中牺牲的将士, 还有根据理山边境大军留下的资料, 以及附近一带的百姓提供的信息,在周围山中的那些被称为‘万坑’‘万葬岗’之类的
地中收敛回的大批尸骨。
何殊亲自在烈士纪念祠中主持盛大的祭祀,请来大批道士为烈士们举行招魂法会, 规格极高,规模更是空前绝后的盛大。
这些不仅令军中众将士受感动, 那些得到消息后, 从大安境内赶来参加祭奠大典的大安官员与百姓们,也都
受触动。
何殊不仅亲自为纪念祠写出感至
的挽联,夸赞英烈们的伟大功绩,还让
将山阳省失守, 大安朝廷屡次派军平叛, 与此次的收复失地之战的过程,如实刻在纪念祠内的石碑上。
看着这座自己亲手参与建设, 也曾参与过那些遗骸收敛下葬工作的崔景怀,抬手轻抚他刻在石碑上的那个无比熟悉的名字,忍不住泪流满面。
他爹也是在平叛之战中死不见尸者中的一员,他也无法确定收敛回的那些尸骨中, 是否有他爹。
虽然太子早前就曾跟他说过,一定会为当年战亡在此处的将士们表功, 让后世铭记这些将士的付出, 即便当年没能平叛成功, 朝廷也会承认他们为大安的统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
只是那时的崔景怀怎么也没想到,太子所说的表功与承认,竟然是以如此盛大而又隆重的方式,让他们名垂千古。
持续七的祭祀大典将要结束时,有将领看着周围那些被押在纪念祠前跪地请罪的俘虏,当众大声提议道。
“殿下,将这几万叛逆全都杀掉,用他们的项上祭奠我大安英烈的在天之灵吧!”
听到这话,那些俘虏都吓得大声哭成一片,纷纷磕求饶。
站在下方埋有扩音装置的祭台上,何殊一脸悲天悯之色,态度严肃地回道。
“算了,这些算起来,其实也是我们大安子民,与我等都是一脉相承的手足同胞,身不由己地受那些贼首差遣而已,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重
来过的机会。”
“太子殿下仁慈!”
何殊严肃地抬手制止住场上的称颂声。
“不仅这些俘虏,这理山本就是我大安的山阳省,我等此次出征的目标是为收复失地,让我大安的山阳省回归祖国怀抱,境内所有愿意接受这一事实,不与我等为敌,阻挠统一大业者,皆我等同胞,大军开拔在即,孤将在此与诸位将士约法三章,此行不得扰民、不得……”
虽然何殊提出的这些要求,是朝廷早就对各军下达的军令,早已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但是此刻听到太子再次当众强调,大安众将士纵然心中疑惑,还是整齐划一地表示愿意遵令。
何殊这番话,不仅迅速通过那些大安官员与百姓之,传
大安境内,还在短时间内,就传遍理山境内。
接到相关报,年近八旬的王涛杰更是面如死灰,他本就已被边境大军失利的消息,给刺激得直接躺倒在床。
“杀不如诛心,没想到大安气数未尽,竟然出了这么个心狠手辣的小子!”
前来传信的低声道,“陛下,朝堂上的诸位大
还在吵着要治韦大将军的失守之罪,韦大将军请求调集各地驻军,要与那大安的军队在横城外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王涛杰满眼不甘的喃声道,“二十多万镇国大军,只因一场大雨,就败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