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叶轻咳一声, 觉得自己的脸更热了。
“我陪你。”黎青执道。
金小叶:“……”擦身体根本不需要
陪,所以黎青执到底想
啥?
不过黎青执想陪就陪吧, 反正天这么黑他什么都看不见。
其实看见了也没什么,他们孩子都生了两个了!
金小叶擦洗身体的时候, 黎青执站在不远处守着, 而他隐隐约约,能听到从隔壁传来的争吵声。
姚家怕是在吵架。
姚家确实在吵架。
今天早上跟黎青执聊过之后, 姚艄公一咬牙, 就去了书院门
的河埠
等着,准备找姚振富的同窗问问。
整个庙前村, 就只有姚振富一个
在县城读书,再加上姚振富不乐意姚艄公见他的同窗……姚艄公对姚振富在学堂里的
况,一直不太了解。
不过姚艄公天天在县城划船,时常路过学堂,还是认得一些姚振富的同窗的。
他不敢去跟那些衣着富贵的
搭话, 就叫住了一个穿着很普通的年轻学子。
被姚艄公叫住的这
,正是徐启飞。
徐启飞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 不识字的乡下姑娘,她十八岁的时候,经
介绍嫁给了四十多岁, 在城里开了个瓷器铺子的徐父当续弦, 当时徐父的长子都已经成亲了。
徐父对徐母不错, 对徐启飞这个老来子也很宠
,但徐启飞八岁的
时候, 他就生病去世了。
徐家的瓷器铺子被徐启飞的大哥接手,徐启飞的大哥对比他还小的后娘和年幼的异母弟弟并不喜欢,自然不会给他们太多钱。
不过徐家大哥是要在县城做生意的,怕左邻右舍说闲话,因而对徐启飞母子也没有太差。
徐母是个乡下姑娘,而已经过世的徐父是个儒雅随和会写字会作画的男
……徐母很崇拜徐父,对徐父的话奉若圭臬。
因为徐父在世时一直说徐启飞很聪慧,还在徐启飞六岁时,就将徐启飞送去了学堂……徐父去世后,徐母坚持送徐启飞读书。
徐家大哥没把徐启飞母子分出去,他们吃住都在徐家,此外,徐家大哥一年给他们五两银子。
这钱能让他们过得不错,但要读书肯定不够,徐母就帮
织布绣花挣钱。
她非常勤快,一年下来大概能挣十几两银子,而这些钱,她全用来供儿子读书。
徐启飞很清楚母亲有多辛苦,打小就知道体谅母亲,因而别
花钱在学堂吃饭他自己带饭,读书要用的书他也能不买就不买,厚着脸皮跟
借来抄。
他主要就是跟朱寻淼借,借着借着,也就有了
,后来朱寻淼见他每
带饭,带的饭食还很一般,
脆邀请他每天一同用餐。 徐启飞跟朱寻淼一样大,今年才十五岁,是个脸上带了点婴儿肥的少年,被姚艄公拦下后,他好地看向面前的
。
姚艄公习惯
地露出一脸笑,弯腰作揖:“小少爷,我想问你个事
。”
说完,姚艄公的动作又顿住了,他突然想起来,他儿子不喜欢他露出这么一副样子。
徐启飞没注意到姚艄公的不自在,问:“老伯,你要问什么?”
姚艄公又下意识露出讨好的笑容:“我就想问点你们学堂的事
……小少爷,读书是不是很花钱?”
徐启飞并不认识姚艄公,只当这是个想送家里孩子来读书的
,他见姚艄公的衣服都是打补丁的,就道:“读书是很花钱。一开始只认字的时候,笔墨纸砚加上二两银子的束脩,一年下来差不多要花七八两银子,要是想学经义,一年下来大概要花十五两银子。”
他一年下来,就要花十五两,他娘辛苦挣的钱,几乎全花他身上了。
“一年十五两银子就够了?”姚艄公愣住,他儿子一年要花五十两!
“够了的。”徐启飞道。
徐启飞年纪小,看着就单纯,不像是会说谎的……姚艄公问:“买书不是很花钱吗?有些书一两银子都不够。”
这年
的书确实很贵,尤其是李秀才有时候会弄来一些比较贵的外面都不卖的书,让他们买。
但那些书不买也可以,借别
的抄一下或者看一看就行。
至于必须有的四书五经,一套买下来其实不贵。
徐启飞道:“起初学认字的书都便宜,后边有些书确实贵,但可以跟
借书抄录。”在学堂里打闹会被训斥,但若是在学堂里抄书,李秀才并不管。
更何况像夏
,早点去学堂晚点回家,就多出许多时间抄书。
“那考县试呢?小少爷,县试好考吗?”姚艄公咽了
水。
“县试应该不难?我明年打算下场。”徐启飞道,李秀才建议他明年下场,而他……他觉得自己应该能过县试。
他在学堂里,学问算不错的,而且他要是连县试都过不了,那还读什么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