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气。
“这……使不得……”金大江很不好意思。
周厨子道:“你快吃吧,我不缺这个。”
金大江这才吃了一粥,真甜!
另一边,金柳树却是一边喝粥,一边说着自己昨天的英勇行为。
当时知府大差点被打,是他把
救了下来!
金柳树努力说着,一块地方说完,就换个地方说。
那些衙役没拦着他这么,但都有点无语。
他们一开始以为金柳树这么单纯是想吹牛,后来却发现……这
是想偷懒吧?
但他们也不是所有都跟着去了县衙,知道昨天审讯的事
的,听金柳树说一说也挺好……那就听吧。
金柳树这嘴皮子,还就是比其他利落,说得也好。
金柳树甚至还知道知府大是怎么给
看病的:“知府大
医术很好,昨儿个有
找他看病,他……”
被金柳树大说特说的张知府,这会儿躺在床上起不来,张大夫正在帮他整治。
他受过很多苦,本身一劳累就腰疼,昨天扭了一下,一开始还能强撑着,睡了一晚上就有点难受了。
好在张大夫常年帮穷苦百姓治病,擅长治这个,他用火烤化了一张膏药,贴在张知府腰上,张知府就好受多了。
张知府不喜欢在床上吃东西,贴好膏药就下了床,然后就见苟县令准备了一桌早餐,光是腊八粥就有咸甜两种。
张知府不太喜欢苟县令的作风,但想到苟县令为百姓做的种种,又觉得没什么了。
等吃完,张知府问:“你为何要新建码?”
苟县令听张知府这么问,立刻就让拿来黎青执当初写的计划书,给张知府讲解起来。
他说的都是黎青执当初跟他说的事,张知府听着听着就
了迷,觉得这说的极有道理。
提出这件事的,是个
实事的!
“这是谁写的?县衙的小吏?”张知府看了看面前纸张上的字,觉得这应该是个知晓百姓疾苦的小吏写的。
苟县令道:“这是崇城县一位学子写的,他学问非常好。”
苟县令很感激黎青执,也就想为黎青执做点什么。
给黎青执钱不太合适,他也不想给……但他可以向知府大推荐黎青执。
“学问很好?”张知府无语地看着面前的字。
这字瞧着虽然大气,但实在太丑,还能看出来写字的没有用心,是随随便便写的。
“大您有所不知,黎青执他前些年生了一场重病也就算了,今年中秋还被
打断了胳膊,这字是他用左手写的。现在他的右手已经养得差不多了,那一笔字,我自叹弗如。”苟县令开始夸奖起黎青执来,说黎青执出生于贫苦农家,却十年如一
坚持读书,还通晓民生,建议他修码
全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的。
张知府不免好,就在这时,有下来报,说黎青执来了。
苟县令当即让进来,对张知府道:“劝我建码
的,就是黎青执。”
黎青执被苟县令府里的下引着往里走,刚进去,就见苟县令和一个
发花白,瞧着五六十岁的
待在一起。
这绝对就是张知府了,黎青执当即作揖行礼。
张知府道:“我听文正说,你的字写得非常好?写一段如何?不如就写《茅屋为秋风所歌》。”
“那民就献丑了。”黎青执道,提笔之后稍一停顿,就落了笔。
一般在知府面前写字,肯定会紧张,但黎青执不会。
他在落笔前,脑海里就出现了这首诗在纸上最合适的排布,落笔之后,就开始照着自己想好的画面来写,期间完全没停顿。
苟县令知道黎青执的字写得好,但他没想到黎青执写字的速度竟然这般快。
他认真写字的模样,瞧着本就赏心悦目,再去看他的字……那更是让想要拍手叫好。
张知府没出声,纯粹就是怕打扰到了黎青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黎青执很快,就写完了整首诗歌。
“好字!”张知府相信黎青执的学问不错了,至少黎青执这一笔字,就比他还好。
他这些年不怎么练习,一笔字着实不怎么样。
这么想着,张知府又问:“你每写多少字?”这样的字,必须要有大量练习才能练出来。
黎青执道:“若无杂事,每都写五千字以上。”他之前写故事,每天都写很多字。
张知府并不知道黎青执写的是故事,又问:“每写这么多字,可耽误读书?”
“大,
民已经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黎青执道。
张知府来了兴致,问了黎青执一些问题。
张知府问的问题都是书上能找到答案的,没让黎青执当场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