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是没有公园的,那些园子都属于有钱的私
场所,不让老百姓进去玩。「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但可以给老百姓一个广场。
反正这时候没有广场舞,不怕扰民。
“可以。”苟县令道,然后说起苟英昨晚上淋雨的事来,还问黎青执:“听说你也淋雨了?”
黎青执:“……”
同一件事,换个说辞有时候给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黎青执道:“大
,昨
我与苟英一道看了《沉冤录》,我们悲从中来,就一起淋了个雨。”
苟县令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回事……“原来如此!唉,那《沉冤录》里写的百姓实在可怜,我看了之后,也辗转反侧,难以眠。”
“大当真体恤百姓!崇城县有您这样的县令,是崇城县百姓的福气!”黎青执立刻道。
一场大雨过后,这天就凉快了一些。
朱前的书坊来了一些,向朱前购买《沉冤录》。
最近,这书在禾兴府传开了,甚至省城那边,也有很多看。于是一些书店,就时常遇到有
来问这书。
这些书店没有,就四处打听哪里能买到,这不,最后找到朱前这里了。
他们打算跟朱前买一些书回去卖,然后自己跟着印。
这“茕独散”都不知道是谁,这书完全可以随便印。
“听说,张巡抚升官靠的就是这书!”
“这可是京城官员都看的书!”
“听说皇上让朝中官员去看这书,了解普通百姓。”
“我们也该看看!”
“我大伯在京城做官,他说朝廷还往附近的城市送了这书,我们这边也就是太远了,所以没收到。”
……
《沉冤录》这书,在江安省风靡起来。
“茕独散”的名号,也被越来越多的
知晓。
第4章 崇文书院
安江书院。
安江书院坐落在省城的一座山上, 书院很大,里面有很多房舍,学生也多, 足有几百。
书院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印书作坊, 这里会印刷一些学生们都需要的常见的书籍,也会印刷《安江文集》。
安江书院出这《安江文集》, 起初只是想收拢一些不错的文章, 印出来之后给书院里的学生看。01bz.cc
但因为学院里的先生挑拣出来,放进《安江文集》的文章实在太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安江文集》的名气越来越大,也开始得到江安省读书的认可。
甚至于, 一些其他省份的,也会前来购买《安江文集》。
这书一开始是不往外卖的,只印个百来本,给书院里的学生看一看,但现在……每个月, 《安江文集》都会印上五千本,除了给学院里的学生看以外, 还会往外售卖,竟是让安江书院多了一份收。
印书需要时间,一般来说, 这个月的《安江文集》刚印刷好售出, 下个月的《安江文集》, 就要开始印刷了。
方山长他们,会提前一个月选好文章。
也因为这样, 将自己的文章或者诗词送到安江书院,即便被选中,也大概率要下下个月才能被刊登,甚至可能被压到更后面。
张巡抚把黎青执的两篇文章给方山长的时候,正好新一期的《安江文集》刚被印出来,下一期的《安江文集》即将印刷。
今,就是包括方山长在内,《安江文集》的定稿者对下个月要出售的《安江文集》进行最后的审校的
子。
方山长年纪不小了,近来很多工作,都给了手下
去做,这《安江文集》的审稿工作,他现在就不怎么做了,只最后的时候看一看。
此刻,他就翻看起来。
这一看……方山长指着其中一篇文章道:“这文章是不是不够好?”
被方山长指出的,是一篇策论。
在方山长看来,黎青执写的策论就算不得多好,而这篇策论,远不如黎青执。
“这文章是有所欠缺,但写这文章的,是一个尚未过了院试的童生,年纪不过弱冠。”书院的一个先生开:“现在我们手上,没有其他好文章,就选了这篇。”
《安江文集》每个月都要出一本,但不是每个月都有那么多好文章的。
有时候好文章的数量不够,就会选一些质量没那么好的文章补充进去。
这篇文章,就是他们选了打算补充进去的,至于为什么选这篇文章……写这文章的,是江安省永和府的府试案首杜永宁,他已经得了县试府试两个案首,一心想在院试中拔得
筹,好得个小三元。
想要在院试中得案首,除了自身才学以外,名声也不能太弱,要不然……差不多的几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