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家店面,准备开家分号,到时加上烧菜,你说如何……”
两又说了会话,东家便找个借
,回了后面。
王管家吃得差不多了,便带上小厮出了铺子。
明卉刚想起身,却发现有比她更快,原本只是在默默啃烧饼的两名书生,紧跟在王管家身后,也出了铺子。
这时,明卉听到隔壁桌的爷爷对孙子说道:“你吃饱了吗?若是吃饱了就陪爷爷到外走走,爷爷好不容易进次城,哪里也没去过。”
孙子忙道:“吃饱了,我扶着您出去逛逛。”
转眼间,这祖孙二也走了。
明卉扬起眉毛,她的运气有点太好了吧。
其实这附近能进去坐坐的地方,不是只有这家茶馆,这旁边还有两家小饭馆,这会儿是中午,饭馆里的,肯定比茶馆的要多。
明卉之所以会选择这里,便是因为她看到了这对祖孙,以及那两个书生。
她看到他们前后脚进了这家茶馆,于是花婆婆便带上她那个永远吃不饱的小孙也走了进来。
她之所以相中这四个,是因为这四个
里,至少三个是易容的。
最明显的就是那位老爷爷!
妈蛋,这是欺负京城民没有见识吗?
看你脸上那能夹死苍蝇的皱纹,再看你抓着孙子胳膊的那双年轻的爪子,你这叫易容吗?
再看那两个书生,年长的那个,直接戴张皮面具,别问花婆婆是怎么知道的,花婆婆说了,我若是连
皮面具都看不出来,两辈子就白活了。
再看年轻的那个,耳朵后面和脸就不是一个颜色,连朵朵都能看出来的绽,花婆婆还能不知道?
想当年,朵朵在商家胡同,就是因为看出这个,才让小鱼逃过一劫的。
也是因为那次之后,花婆婆有了一个好习惯,看一定要看看耳朵后面,结果她发现有很多
洗脸不洗那里,脏得很。
第55章 他还活着吗?
从王管家的表现便能猜到,他非常吃这家铺子的烧饼,他还是这里的常客。
他来的时候,带来了西市的酱。
显然,西市的酱也是他
吃的东西。
做为顺天府尹府中的管家,他平时应该很忙,但是同样,想要打听他的行踪也并不难。
那四个,应是一路跟踪,看到他在西市买酱
,便猜到他的午饭,肯定会来这家铺子。
因为对于王管家而言,酱配烧饼,是绝配。
王管家是出来办事的,他在西市买完酱,又去办了一点其他的事,而那四个
,则抢在他前面来了这家铺子。
因此,王管家走进铺子时,那四个已经在这里了,王管家的脑子转得再快,也想不到那四个
其实是跟着他来的。
明卉仔细回想王管家说过的话,他说的那些话里,最有价值的,就是他说还有其他孩子也丢了。
丢的孩子里面,不仅有达官显贵的,还有寻常家的。
而明卉有个直觉,王管家中寻常
家的孩子,并非孟新海,也不是大孩子,而是那些小婴儿。
王管家话一出,便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他及时转换话题。
但是那四个显然并不满足,所以王管家前脚出门,他们后脚便跟上了。
明卉……她当然也跟上了。
花婆婆和她那个永远吃不饱的小孙,走出了小茶馆,还好,王管家走得不快,那四个
当然要比他走得更慢。
明卉一眼便看到了他们。
朵朵眼好,对花婆婆说道:“那个吃酱的管家,是往书院的方向走的。”
明卉其实对这一带并不熟悉,树书院虽然出名,可明卉没事也不会来书院。
反倒是朵朵,闲着没事就和小鱼出来逛街,这两个小丫的逛街,其实就是吃,从街
吃到街尾。
而这里紧挨着书院,有学生的地方,生意最好的不是笔墨纸砚,而是吃食,各式各样便宜却又好吃的吃食。
这条街上,好吃的不仅有烧饼,还有很多各地的小吃,毕竟,在树书院读书的学生,不仅有京城的,还有其他地方的。
比如前面不远,就有一家卖驴火烧的,改良版的驴
火烧,和保定的不一样,改良成京城
民也
吃的
味了。
花婆婆带着朵朵,买了两个驴火烧,她只咬了一
,就吃不进去了。
这是驴吗?
谁说这是驴,她就和谁急!
朵朵见她不吃了,担心她会把只咬过一的驴
火烧扔掉,连忙抢过来:“我吃我吃,骡子
一样好吃。”
“啥?你说这是骡子?为啥不吃爹,改吃儿子?”花婆婆一脸震惊。
朵朵振振有辞:“因为骡子比驴大啊,也比驴的
要多,京城里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