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师傅的品。
黄寄北的这个告示一经贴出,就吸引了大批来报名的百姓,远远超出了他们定的五十个名额。看着落选的们一脸的失望,黄寄北安抚大家,等第一批三个月满后会再次招徒的,大家这才遗憾地离开了。
而被选中的那五十个都在庆幸自己的运气,发誓一定要好好
,好好学!
黄长植挑的眼光不错,这五十个
基本上都是踏实肯
的,也不乏机灵有巧思的,在生产过程中,结合大家提出的意见,
货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而那五十个学徒在三个月期满后根本不想走,这里的伙食未免也太好了吧,他们真的想一直待下去。
不过,为了能辐到更多
群,该离开的还是得离开,他们只好修改了规则,由黄长植给五十
设置考试,从中挑选出十名优秀学徒升级为四级工,负责指导后续进来的学徒,而没被选中的就必须要离开。
黄寄北要做的第二步就是把这些货给卖出去,无论是这个作坊的,还是以后从其他作坊和百姓家里收购来的,这样作坊才能扩大,才能招更多的
。
为此,他给远在京城的郭乐风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他先是表达了对郭乐风和黄四娘的牵挂,尤其是黄四娘,她刚嫁过去娘家一家就搬到了那么远的地方,逢年过节连一面都见不到,不知道现在她过的好不好。
接着他和郭乐风讲了自己的计划,并希望得到他的帮助,黄寄北计划采用寄售的方式,若是卖出去了,那双方利润对分,若是卖不出去则可在半年后退回,虽然既是朋友又是妹夫,但黄寄北觉得还是要明算账,而且这件事若是做成了,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在大渊,货就是一片蓝海呀,是大有可为的,而郭家,就是最好的合作对象。
在大家的期盼下,郑成带着第一批生产出来的货出发了,海路加陆路,最起码要两个月才能到京城。
郑成是黄长植在京城的时候招的小酒馆的跑堂,因为吃的太多被后娘赶了出来,流落街,差点饿死,黄长植看他可怜,就经常给他一些食物。
郑成也是个厚道,吃了黄长植的东西,就非要回报,抢着帮他
活,一来二去,黄长植觉得这个小伙子勤快又踏实,为
还知恩图报,于是便把他留了下来。
来到三崖州后,郑成就一直跟着黄寄北东奔西走,两年历练下来,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他既熟悉作坊生产又在京城长大,此去京城,是再适合不过的选了。
当然,他也没有把宝都压在京城,他在海昌县码旁设了
货店,往来的船只都是他们的客户,积少成多,他们三崖州的
货有一天总会卖到世界各地的。
转眼又到了夏天,天气燥热难忍,最近大家都没什么胃,海鲜楼的生意也清淡了不少,这种天气,大家都不想出门,是以白天街上,
烟稀少。
但到了晚上,夜市上就热闹起来了,夏天正是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落时分,城外的农户们就挑着担子来到了西街。
为了方便百姓,西街是夜后唯一点灯的街市,困在家里一天的
们,终于可以出来活动活动了。
西街分两段,一段在桥西一段在桥东,桥下面是一条内流河,桥下河水潺潺,带走空气中的闷热,因为这条河的存在,这里比其他地方都要凉快些。
这段时间纪宁雨总是没胃,整个
蔫蔫的,不到一个月就瘦了五六斤。黄寄北这天早早的结束了公务,拉了纪宁雨出来逛街。
两并排走着,迎面吹来河上的风,很是惬意。此刻,黄寄北觉得很是满足,他真的很幸运,虽然起点坎坷了些,但有疼
他的父母,有相知相守的妻子,真的别无他求了。
幸福来之不易,他越发想要好好守护,同时,他作为一名父母官,百姓们的安居乐业也是他必须为之努力的事。肩上的单子很重,他得走好每一步才行。
来到一家熟悉的摊子,黄寄北想要买点水果带回去给阿爹阿娘尝尝,他正低挑选着,一转
却发现纪宁雨不见了。
他赶紧放下挑到一半的果子,在群中寻找了起来,眼中是藏不住的慌
。
还好,不一会儿,黄寄北就在对面摊子上看到了纪宁雨。
黄寄北有些怪,以往宁雨是不会这样不说一声就走开的,更怪的是,纪宁雨居然出现在了一家酸野摊子前。
所谓酸野,就是用新鲜果蔬配以醋和盐腌制而成的本地特色小吃,有的还喜欢配上适糖和辣椒
。
这种摊子在西街随处可见,可黄寄北却一家都没有尝试过,这种吃法,不是当地还真的接受不了。
黄寄北走到摊子前的时候,纪宁雨已经在兴致勃勃的挑选了,各式水果被切成片状或者块状浸泡在大大小小的盆中,木瓜、芒果、菠萝、桃子、李子、生姜、蒜…….摊上备有辣椒水、食醋、盐和糖,供食客随意蘸用。
纪宁雨拿着拌好的酸野让黄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