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风俗,每回少年郎门成亲,都要送未婚妻一面镜子,寓意新婚夫妻能像萧首辅和夫那样恩
。
这都是后话,萧景曜也不知道。
太子觑了萧景曜一眼,猜到玻璃镜许是同萧景曜有关,只是不知其中有什么纠葛,父皇竟隐瞒了萧景曜的功劳,不曾对外说过。
怪不得萧景曜先前连着两次得了父皇的赏赐呢。原来是给萧景曜的补偿。
不得不说,太子果然是正宁帝一手教导出来的,猜正宁帝的心思,一猜一个准。哪怕养病中很难见到正宁帝,以免将病气过给了正宁帝,太子还是一来就猜到了正宁帝的心思。
太子静静看着清晰的世界,犹自欣赏了一阵,这才笑道:“有了这等宝物,天下读书都不用再为视物不清发愁了。”
太子的近视眼还真就是当初太过用功所致。但也没办法,太子生母早逝,底下的弟弟又不是傻子,太子想要在正宁帝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将弟弟们压得黯淡无光,他怎么能安稳住在东宫?
不怪太子将正宁帝的宠看得那般重,而是他知道,若是失了正宁帝的宠
,他这个储君之位也会岌岌可危。所以太子对正宁帝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分到底下弟弟们的身上时,才那么焦躁不安。
太子垂下眼眸,掩饰住眼中复杂的绪。不过一息之间,太子已经整理好了
绪,笑着向正宁帝道喜,“父皇,读书
中有不少眼睛视物不清的,琉璃坊做出眼镜这物,读书
也不用再为自己的眼睛而担忧。父皇急读书
之所急,忧读书
之所忧,再也没有比您更仁德的帝王了。这不是一般的眼镜,而是父皇对天下读书
的殷殷关怀。父皇如此看重士
,则天下士
归心矣。”
好家伙,萧景曜内心直咋舌。太子这话术厉害了,拔高价值随就来,愣是将平平无的眼镜和士
归心联系在了一起。明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萧景曜最开始搞眼镜,为的也是赚钱,什么士
归心,那根本就不是萧景曜应该
心的事
。萧景曜也没想过这事儿,他只是看着正宁帝和阁老们视力不好,正好弄出来的玻璃,就尝试着磨镜片做眼镜。
结果太子上下嘴皮子一碰,愣是将正宁帝夸成了一代圣君,萧景曜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太子要是出一本《说话的艺术》,萧景曜肯定掏钱买一本。
正宁帝本来也没想到这一点,被太子这么一说后,原本就心极好的正宁帝更高兴了,再次拍了拍太子的肩,一脸欣慰,“珩儿长大了。太医如何说?若是你病
好了,明天便去上朝,可不能再叫你躲懒了。”
太子心下一定,拱手道:“多谢父皇关心,太医说儿臣已经没了大碍。父皇公务繁忙,儿臣愿为父皇担忧。”
两又上演了一通父慈子孝,看得一旁的萧景曜一愣一愣的,险些用脚趾原地扣出来一座宫殿给他们。
天家上演父子大戏时,阁老们到了。正宁帝立即收掉脸上感动万分之色,笑着让阁老们试着戴一戴远视眼镜。
萧景曜在一旁看着,心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就阁老们现在这惊喜的,要是能给他们来个售后评价,他们必然会毫不犹豫地给眼镜来个五星好评。
上了年纪,眼睛也不好使了,处理事的速度直线下降。现在有了眼镜,他们处理公文的效率又回来了!阁老们个个眼放光,摩拳擦掌,
奕奕地投
到满满当当的公务中,恨不得全年无休报效君王。
萧景曜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嗨呀,忘记这点了。本来老官员们因为眼睛问题可能在考虑退休的问题,结果眼镜一出……退个的休!老夫还能再
五百年!
额……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希望盯着阁老位置的几位封疆大吏心宽一点,别阁老们还没致仕,他们自己先噶了。
阁老们带着眼镜,都挡不住他们看向萧景曜灼热目光。
李首辅推了推眼镜,看着清晰万分的字迹,很是兴奋,又拍了正宁帝一记马,“大齐境内,年纪大的百姓,如臣一般远视眼的,不在少数。陛下做出来的眼镜,这是在给儿
们一个孝顺父母的机会。本朝以孝治天下,士
归心,待父母至孝,风气为之一振,尽是陛下教化之功。”
老狐狸!这是所有在场的的心声。
萧景曜心说在说话的艺术这条路上,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首辅不愧是首辅。
次辅更是心里咕噜咕噜冒酸气,十里飘酸,就差当场化身柠檬。
进了内阁后,他们几位阁老的本事都不差,不然也不会能顺利进阁。但首辅之位只有一个,在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况下,首辅之位,当然是正宁帝喜欢谁就给谁。
这么一看,次辅突然发现,娘的老子和李首辅这家伙,差的就是这份娴熟的拍马的功夫啊。
呸!无耻小!
胡阁老心里只有银子,见了眼镜后本来十分欣喜,结果高兴完后才发现,娘的,高兴得太早了。眼镜也是琉璃坊造出来的东西,但琉璃坊,它属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