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来,研究出各种眼镜,甚至发现了新的世界。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能造出看得更远的镜子,揭开万物星辰的秘面纱呢?
思路确实正确。
就是公孙覃磨镜片磨到崩溃,把萧元青都抓去当了助手,再加上研究院的研究员们的共同努力,重新将透镜组装起来,确实组装出了能看得更远的镜子。
当然,想将星辰看得明明白白,那是不可能的。但公孙覃一开始搞出了能看五倍的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正好大齐要和倭国开战,打的还是海仗,望远镜在此时发明出来,简直派上了大用场。
梁千山拿到望远镜就抚掌大笑,“如此一来,敌军船上的动静,尽落于我们眼中!”
正宁帝看向望远镜的眼,都带着一丝说不出的复杂。
天,对于
类来说,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君权天授,皇帝自称天子,代天行事。
而望远镜的出现,几乎能让
类窥测到天的奥妙。
窥视天机啊,果然不愧是钦天监热衷的事。
但研究院真的能做出望远镜来,更是让正宁帝将研究院的重要
又拔高了一个程度。
能做出可以窥视天机的东西,确实比一般的和尚道士更靠谱。
萧景曜心说确实有天文望远镜这玩意儿,也能观测天体。但就是这个真实
况吧,可能和钦天监想象中的不一样。
萧景曜现在都不敢保证,真正的天文望远镜面世,揭开
月星辰的秘面纱后,钦天监们到底是如获至宝,还是信仰崩塌后整个
都崩溃掉。
就……不知道该怎么说。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莫名觉得自己有点缺德。
武将们对望远镜简直
不释手。但这玩意儿和芥子镜一样,以研究所的能力,目前还不能量产。武将们想要
手一个都不行,考虑到闵州水师将会成为攻倭主力军,现在研究院磨出来的望远镜,基本上都配给了闵州水师。
军队上的事,萧景曜自然
不上手,但萧景曜能在别的地方给正宁帝出建议。
比如给水师的粮饷是多少,受伤了有什么贴补,若是不幸牺牲,朝廷在给他们的亲
发放抚恤银后,还可以给他们的家
安排一个可以挣钱的营生。
比如去玻璃坊
活,那可是一等一的好去处,现在玻璃制品层出不穷,玻璃面世这么久,依然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
萧景曜甚至听到有
奢侈地将家里的窗户都换成了玻璃,说是这样屋子里亮堂多了。
那一面玻璃可不便宜,熊孩子玩个蹴鞠,扔个石块,若是不幸奔着窗户去了,都能让他损失惨重。
这种
况下,玻璃坊的进账绝对不可能少,相应的,在玻璃坊
活的
,待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是个美差。
正宁帝本来就在考虑扩建玻璃坊的事,也缺
手,匀出几个位置安排给牺牲的士兵的亲属,完全没问题。
除了玻璃坊之外,还有闵州段氏造船厂,以及纺织厂和绣坊等地方可以安置
。研究院那一堆研究员,哪个家里不是小有产业的?现在他们有出息了,在正宁帝面前挂了号了,在家里的话语权自然也不低,想在家中产业中安排几个
,一点问题都没有。
若是立了大功的,除了给升官之外,按照功劳,也能给他一两个岗位安排亲
。算是额外给他们的福利。
实则是研究院也准备办厂了,正是缺
手的时候。背靠正宁帝,研究院根本不用考虑银子的问题,财大气粗得很,要招
,
脆就给这些对大齐做出过突出贡献的
一点小优待。
若是有不幸战死的将士,等到战事平息后,就在闵州立个英雄碑,上面将他们的名字全都刻上,每年官府都领着开蒙的孩童来拜祭他们,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知晓,为了闵州的安定,有多少
付出了生命。
这些安排,也都在《大齐
报》上写了出来。百姓们一时间激动万分,都想着去厂里学们手艺。
寻常跟着师傅当学徒,师傅还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挨打挨骂还久久不能出师,去朝廷办的厂就不一样,
家要的就是能
活的
,哪会故意不教你?
百姓们的想法很实在,学门手艺不至于饿死自己,
后总能讨
饭吃。去朝廷办的厂里
活,又不是贱籍,多好的事呢。
家里有男丁被选去水师的,已经在给儿孙写信,让他们好好训练,争取立功。
这份《大齐
报》,当然在闵州水师中高声宣读。
不管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还是刚刚征
进水师的新兵,听到朝廷给出来的一系列优待后,眼中都亮起了火苗,战意熊熊,都不用梁千山再说什么,士气已经到达了顶峰。
这年
儿讲究视死如生,有官府的承诺在,就算死了,每年都有一帮孩童前来拜祭自己,还是官府领着他们前来。这可是积累大功德的事,说不准沾染了官府的端肃庄严之气,他们下辈子还能投个好胎,去富贵
家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