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前将房间清理过一遍。有一点勤快,但不多。
怪不得要考官们带随从,不然考官们还得自己打扫房间,梦回当年科举时。
也算是和考生们同甘共苦了。
萧景曜眨了眨眼,特地吩咐随从,“从贡院取的水,定要煮沸了再喝。”
高温杀毒,免得会试还没开始,考官们先倒下了。
刘白芨用芥子镜观察邪祟这事儿,萧景曜在和刘白芨流过后,刘白芨亲自给《大齐
报》投稿,说的就是邪祟真的存在,只可惜我们
眼看不见,但大家也别担心,经过我多番试验,发现将东西放在沸水里煮过后,邪祟基本消失不见。可见沸水可以杀死邪祟。
现在京城百姓已经习惯了每天都去茶馆里听读书念一念《大齐
报》,对朝廷最新消息门儿清。可以说,《大齐
报》已经成为朝廷掌控舆论的一种绝佳工具,老百姓认同度极高。正宁帝先前还没意识到这事儿,等到后来《大齐
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缠足一事,萧景曜在《大齐
报》发表一篇文章,竟然就能让舆论倒
官员们做决定。
搞得正宁帝那阵子看萧景曜的眼格外意味长,心中不断琢磨,这小子在提出要办《大齐
报》的时候,是早就想到了这个场面了呢,还是想到了这个场面呢?
瞧瞧这小子利用舆论多熟练!
不过萧景曜只是提个建议而已,《大齐报》又不在他的管理中,那得是翰林院那边审批完文章后才能刊印的,流程十分严格,并非什么
七八糟的文章都能往上发表。翰林院的东西,那就是正宁帝掌控中的,一点意外都没有。
正宁帝也很放心,并没觉得萧景曜有什么不妥之处,只是觉得萧景曜的脑袋格外灵光,办的事格外漂亮不说,还能附带格外惊喜。对于福王坚定不移地薅萧景曜羊毛的行为,正宁帝权当自己没看到,甚至觉得福王不愧是福气满满能让老天喂饭的家伙,瞧瞧这眼光多利索!
正宁帝再一想先那三个不孝子,一个和萧景曜结仇,拿
命给萧景曜做局;一个因为一点小事就记恨萧景曜,在萧景曜刚踏
官场的时候就暗搓搓给萧景曜使绊子;还有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一心想坐收渔翁之利,却连萧景曜都不去想着拉拢。
这么一看,竟然还是福王一开始就慧眼识英雄,被正宁帝按在养心殿算账的时候,就嚷嚷着让萧景曜帮忙。
正宁帝想到这些往事,也只能摇叹气,道一声时也命也。
原来有些事,早就有迹可循。
《大齐报》的影响力如此大,正宁帝也是高兴的。在《大齐
报》发表后,百姓们对朝廷越来越信任,万民归心,京中到处都有讨论朝廷新决策,夸赞皇帝官员之语,各地的贪腐案也少了,更直观的数据就是各地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全没了。这也不能完全算是朝廷的锅,山高皇帝远,皇权不下县,这种
况下,碰上了贪官污吏,巧立名目层层盘剥老百姓,将老百姓
得活不下去了,老百姓可不就拼死反抗了吗?
现在《大齐报》发行到全国各地,治下百姓对《大齐
报》中的政令的了解还纳
官员的考评之中,无疑就是给贪官污吏的脖子上套了根锁链,总能让他们多一些顾虑,彻底杜绝贪腐现象是不可能的,但也能让他们别那么过分,给老百姓一条活路。
老百姓最是容易满足,只要子还能过下去,他们就继续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
活,盼着老天爷来年风调雨顺,盼着庄稼不生虫害,能有个好收成。
《大齐报》就这么融进了老百姓的
常生活之中。
刘白芨在《大齐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更是老百姓强化了喝热水的认知。热水杀邪祟,多喝热水,没毛病!
萧景曜听到这个结论时,表都很微妙。莫非多喝热水,从现在开始就要被大齐
刻进dn里,传给后世子孙吗?
不过喝热水确实好处多多,总比喝生水好。尤其是贡院中放了三年的水,要是直接喝,指不定能让大家伙儿看到自己的太祖母。就算贡院中那井里是活水,还是煮沸了更叫
心安。
随从也是听过《大齐报》的,自然知道萧景曜让他将水煮沸后再喝的用意,认真应了,立马开始忙活起来。
萧景曜想到刘白芨,又想到研究院中那些发明,暗暗琢磨着搞一个学术期刊的可能。
古讲究立言立功立德,其中立言就是著作立说。许多读书
到了老年后就热衷于编书,也算是满足了著书的梦想。大齐的印刷业十分发达,端看邓氏书局就知道大齐各种书局之繁荣。尤其是江南一代,更是印刷行业的舞台。
江南自古就文风兴盛,出尽才子。既然是才子,吟诗作对写文章画画那都是手到擒来,才子们写了好诗好文章,能不出本诗集?
官场中的际关系也是很强大的。比如同一届考试的同年,那就是缘分,一提是同年,就比别
亲近三分。为何拉关系?朝中有
好办事!
同年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