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天骄(科举)

关灯
护眼
寒门天骄(科举) 第171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总督名号前那“抄家”两个字,可不是说着玩的。

好在海上贸易利润巨大,就算要不少税,他们还是血赚,也只能认栽。

碰上行家,玩不过家,胳膊也不如别粗,那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家的规矩来,省得把一家老小全都给连累进大牢了。

萧景曜一招重算海上商税,就让所有商贾不敢小视他,都消停了不少,等着安安生生做买卖,不再起小心思。

见给他们的震撼足够多了,萧景曜又话锋一转,提到了商贾们最为关心的福安港,“有大家慷慨解囊,港肯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起来。闵州有的是青壮,到时候用大家捐的善款请青壮来活,想必这港肯定能建得又快又好。”

商贾们色微动,真心实意夸萧景曜民如子。

这年儿老百姓除了税之外,还要服徭役的。比如建福安港,这是官府的工程,如果一般官员来办这事儿,那就是从闵州征调服役的民夫来活,起早贪黑,在规定的工期内必须建成港

再顺便说一句,百姓服徭役,朝廷是不给发工钱的。不仅不发工钱,还得让百姓自带粮。若是服役的地方路途遥远,死在路上都有可能。就算顺利到了服役的地方,想想吧,每天吃着简陋的食物,却要重体力活,还不能歇息。

身体不抗议才怪。

是以一次徭役下来,有丢了命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百姓们为什么那么执着地举一家之力供家中有念书天分的读书?就是因为考取功名之后,家有免役名额。四舍五,相当于救了家里好几条命。

这么一比较,萧景曜这种给活的民夫发工钱的官员,被商贾们真心实意夸赞为民如子的好官,也就不稀了。

商贾们心里有了些微的波动。本来他们只管捐银子便是,至于这银子最终去了哪里,是进了官老爷们的腰包,还是被挥霍一空,都与他们无关。但萧景曜既然连来建港的民夫们的身子都考虑到了,想必他们捐出去的钱,应当不会轻易肥了某些官员们的肚子。

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捐款中,商贾们捐款捐得很是心甘愿。

萧景曜不管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品为上,都让他们折服。他们乐意为这样的好官添一笔功绩。

这一场捐款下来,萧景曜都惊呆了。

捐款不收银票,只收黄金白银。毕竟这些钱最终都要被收进国库的,萧景曜也会自留一部分用于福安港。银票易损,所以萧景曜让商贾们捐的都是现银。

结果这一场募捐下来,萧景曜粗略一扫个捐款数额,就立马算出了总数,瞬间瞳孔地震——整整六千五百万两白银。

当初萧景曜还在户部时,胡阁老可是说过,当时户部存银是四千多万两。也就是说,萧景曜随便搞了个募捐,就捐出了一个半国库。

搁谁谁不惊呆了?

萧景曜唯一失策的就是没多派几个点银官过来。现在那几个清点银子的官员眼睛都快花了,手也酸得快抬不起来,真正感受了一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滋味儿。

即便如此,后还堆着一箱又一箱的银子。数不完,根本数不完。

前来清点银子的官员们都没想到,他们这辈子还会有看到银子就想吐的时候。

果然,跟随萧总督,什么怪的事儿都能见着。

这六千五百万两银子,萧景曜粗略算了算建福安港需要的预算,还有给民夫们的工钱,以及好伙食。

虽然萧景曜一直以黑心资本家自居,但他从来就不是个黑心的。现在银子充足,闵州和附近的州又刚经历了一场大丰收,正是钱多粮足的时候,萧景曜也就阔气了一把,打算除了给民夫们工钱外,还给他们管饭。这饭当然不是简单的粗粮管饱就行的。萧景曜想给民夫们提供一顿油水充足的饭。

来自后世的,真的不会忍心看到有因为重体力活和营养不足累死在工地上。

萧景曜的良心不允许他这么

于是萧景曜留下了两千五百万两银子,将剩余的四千万两银子送去了京城。

安排完这一系列的事之后,萧景曜袖子一撸,就开始着手办建港的事

建港用的材料,全都是相关商贾提供的。当然,这回萧景曜没让他们再捐款,而是搞了个招标会,让他们各自出价竞标。

商贾们都被萧景曜这一出接一出的手段给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大呼学到了学到了,而后规规矩矩写标书。

建港呢,多好的宣传自己商号的机会。想想都知道未来福安港会有多热闹。到时候自己来上一句,“这个港,我们造的”,多有面子!

名声不就打出去了?

在这种事上,商们素来明得很。

招标会取得空前成功。

有萧景曜这个抄家总督在,还有梁千山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