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信,是韩信。
而且他今年也不是十一岁,而是十三岁,比黑石子大两岁。
韩信出生于一个落的小贵族家庭,虽说名义上是小贵族,可已经穷的和寻常黔首没什么两样了。他的母亲死的时候甚至因为贫穷而没钱体面下葬,只能随便挖了个坑掩埋。而失去了父母的韩信按照律法归他的兄嫂抚养,可惜他的兄嫂也十分贫穷,连自己都养不活别说再养韩信这个小拖油瓶了,所以韩信常常吃不上饭,只能到处蹭饭吃,因而他的邻居都不喜欢他。
正好某一韩信在蹭饭失败被
赶出来的时候遇上了黑石前往沛县、途径淮
县而停下来休息的队伍,在得知他们收留无父无母的孤儿后,韩信就一咬牙伪造了信息谎称是孤儿跟随着车队来到黑石。
韩信心想,反正继续待在淮县他也吃不饱饭,还不如拼一把跟着这队
马离开,再糟糕也比早晚有一天饿死强。
他就来到了黑石,韩信很喜欢黑石,尤其是黑石学堂,在学堂中有很多兵书可以任由他借阅……
直到有一天,学堂的先生忽然问他愿不愿意跟随黑石子,韩信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心有大志向,绝不甘于平凡一生默默无闻。
怀县的县令陈长、武德县的县令陈平还有他们的副校长范增先生、怀县的县尉溪……这些都是黑石子的门客,受到黑石子的器重被推举担任了官吏。
通天大道就在韩信眼前,所以当溪询问他愿不愿意做黑石子的随身门客的时候,韩信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黑石子,真的是一位既贤德又亲切的贤啊。韩信回忆起白天和赵不息的
谈,黑石子没有问他来到黑石之前的事
,要不然韩信还真的不确定自己拙劣的谎言会不会被一眼看穿,黑石子只是问了他来到黑石之后的事
,吃的怎样睡的怎么样,有没有认识新朋友。
可惜韩信并不擅长朋友,他更喜欢一个
看兵书,用石
当作士卒排兵布阵……
韩信心中揣着对赵不息的敬仰和对自己隐瞒身份的忐忑感复杂的沉沉
睡。
几后一个清晨,露水还挂在
叶上,昨
更下过一场小雨,空气
湿而清冷,地平线刚刚泛起一丝亮光。
一支三十余的队伍从黑石出发,在驰道上快速前行,他们要先坐船渡过黄河,再南下到颍川郡,再向东直达泗水郡。
怀县挨着黄河的一条支流,可以直接从这条大河的渡乘船随后渡过黄河,可以节省一
的路程。
赵不息坐船的时候闲着没事就开始翻阅兵书,还是先前嬴政送给她的那些,赵不息没有看完,只是先让将那些兵书从竹简上转抄到了便于携带的纸上,这次赵不息就带了十几本兵书出门。
让赵不息惊喜的是,她在里面居然找到了廉颇的兵书,估计是廉颇写下留给他的后的,结果六国尽灭,兵书也被秦军抢到了咸阳,最后落到了她手中。
一开始赵不息还想,廉颇这位曾经抵御秦国数十年的将军的兵书为何会混在一帮没那么有名的其他普通将领所写的兵书中呢。
赵不息粗读了一遍之后才恍然大悟。
估计是廉颇的领兵风格和秦国崇尚的领兵风格大相庭径,所以秦才不太重视廉颇的兵书而随手
塞的吧。廉颇擅长防守,多次凭借地势和城墙将秦军拒于城外,而秦国的将领则因为军功制度的缘故往往更倾向进攻战斗获得军功,并不太喜欢防守。
赵不息喜欢防守啊,赵不息一则继承了她母亲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那里学到的兵家学问,二则守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可以参考,历史上出名的战役多是进攻战,赵不息略通兵家学问之后就可以往自己脑中扒拉战役参考增长经验。
可历史上有记载的防御战太少了,李牧也更擅长进攻而非防守,赵不息很难学习到这方面的经验,这时候廉颇留下的兵书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战败的时候要如何鼓舞军心、要如何稳住局势、如何借助城墙防守,还有如何糊弄君王让他别手军中事务。
赵不息看的津津有味,尤其是廉颇写他如何稳住赵王让自己不被换下的那段心理历程记。
真惨啊。赵不息都忍不住心疼廉颇,顺便心疼李牧,分明军事能力上他们和秦国的王翦蒙鹜差不多,可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再好的将领也带不动昏庸的君主啊。”赵不息向身侧的信吐槽道。
韩信正着迷的看着赵不息分给他的一本兵书,听到赵不息说话之后呆呆抬起来,迟钝地眨眨眼。
赵不息也不在意韩信能不能回应她,她接着发表自己的读书感悟:“都是名将,家王翦背后是谁啊,能让他安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始皇帝,要粮给粮要
给
毫不疑心将领。廉颇和李牧两个倒霉蛋跟着赵王,要粮缺粮要
没
,赵王本事不大疑心还不小,愣是没让一个名将在赵国善终。”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也需择主而事,方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