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看我们会阳的笑话?”
这话苏有田也听不下去了。
“你是觉得你爹娘给你丢脸了?那行,以后你也别回村里了,我们也绝对不会再上门了,我们就只当是没有你这么个闺!”
苏有田说着就要走。
苏文英连忙把拦住:“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没说不让你们来呀!我的意思是让咱们这一房的
都来,只摆上两桌也就差不多了。可要是其它三房的
都来,那我们多摆十桌只怕也是不够的。”
这年随礼吃席,那自然都是拖家带
。
粮食金贵,能多占点儿便宜,谁不乐意占?
别说乡下眼皮子浅,就是城里
,也照样是拖家带
地去吃席,就是想着反正自己花了钱,说啥也得把这本钱给吃回来。
苏文英这解释吧,苏有田倒是听进去了,只是还是觉得不太对,这话明显不占理呀。
你嫌家来吃席带
多,那你别让
家给你随礼呀?
又让家随礼,又不让
吃席,哪有你这样的?
“这事儿你以后可别说了。三家的长辈们也都说了,他们不来,也不会随礼。这是长辈发的话,你就消停地给会阳娶了媳就行了,别再闹腾了。”
苏文英气得呼吸急促,“就知道那几个老不死的没安好心!”
苏有田立马瞪过去:“你胡说个啥?你还想不想好好过子了?”
苏文英气呼呼道:“来不来!真以为我稀罕呢?也不想想我家会阳如今可是正式工了,而且娶的还是
部家的闺
,也是正式工呢,以后我们家
子好着呢。咱们老苏家哪一家的
子能比我们家好过?真是惯得他们,不就是觉得自己辈分高嘛,真以为我稀罕那几个礼钱?”
苏有田气地都不想说话了。
这大闺咋就养成了这样的
子呢?
苏文英有多年没有回过村里了。
苏建国两次回乡过年的事,她都不知道,因为她不回去,而苏家
就很少来县里,就算是来了县里也不会过来找她,所以苏文英这消息就比较滞后。
其实,主要是苏文英瞧不起乡下,认定了乡下
没出息,所以从来不把那些
放在眼里,又怎么会主动去打听苏家的事?
苏有田无奈地叹了气道:“你这真是把自己看地比月亮都高了。你有啥呀?不就是单位给分了房子?这有啥好?比得上咱村里
带前后院的大房子?再说了,你咋就知道你的
子是最好的?你看见别
家吃糠咽菜了?”
苏文英一撇嘴道:“这有啥不知道的?就小婶子家的那个苏向东,当初考了第一又咋样,不照样是当不了工?当初不听我的,我看他就是活该!”
第72章 你现在委屈给谁看?
苏文英自诩在城里生活地久了,认识的也多,她男
还在的时候,没少借着帮村里
办事儿搂钱。
也因为这个,村里一提及她除了厌恶之外,就是恨。
对,没错,就是恨!
十几年前,家家户户也都穷地叮当响,让苏文英给捎个东西,她得多加钱。
起初们不知道,可是后来孙家的姑娘也嫁进了城里,苏二兰也嫁到城里了,大家伙才知道让这个苏文英给坑了好几年。
要是真地只是苏文英从中多挣了钱也就算了,毕竟让家捎东西的,得给些好处,这也是
之常
。
可问题就在于苏文英从这里捞了钱,转
家给她的一些粮食或者是菜呀啥的,她是来者不拒,而且还收地理直气壮的。
这等于是买家卖家她两吃了!
那会儿大家伙的子过地多难呀,特别是五几年的时候,好多
家一天一顿饭都吃不上,就这样,苏文英还好意思跟
家要好处费,真地是丧了良心了。
也因为这个,苏家其它三房也都跟她疏远了关系,几乎是不认这么个侄了。
苏文英捞了一两年钱,后来孙家的姑娘也嫁进了城里,就再也没有找过她了,天大的事
,
家也都是绕着她走。
用那些老乡的话说:苏文英可是缺了大德了!
苏文英因为这些年跟红星大队没啥联系,特别是得知苏二兰嫁地不错之后,就更不屑于跟苏家来往了。
后来苏文英男死了,她就更厌恶苏二兰了。
总觉得苏家亏待了她,凭啥苏二兰就能嫁给一个好男呢,工作好,长的好,
子还好。
她也只比苏文英早出嫁那么两三年,当时要有这样的好男,为啥不介绍给自己?
苏文英总觉得自己要是嫁给江大海了,应该就不用守寡了。
不得不说,她这还真地是自我感觉太良好,从来不把别
当回事儿。
苏有田气的不行,自家闺现在成了这副德
,他真是又羞愧,又生气。
都是在个村子里长大的,都是吃的一样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