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关灯
护眼
边关厨娘发家记(美食) 第23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咳咳,这是因为我用骨架熬的高汤,都用在红油上了嘛。”

她又想了想,“这名字确实容易引起误解,还是叫冷锅串串好了。”

“这个名字好,这不就是一串一串的,还是冷着吃的。”众纷纷点

讨论完,终于可以安心吃午饭了。石大嫂热衷于吃木耳和香菇,她喜欢菌菇类的食物。

莫大姐专于土豆和豆皮,豆皮很是吸味儿。

方念真则是遗憾这冷锅串串里,缺少脆甜的藕片,听说新云州也有出产莲藕的湖塘,只是多是有钱家私有庄子的,而且产量太少。

小五是个不挑的,正是窜身高的时候,每顿饭他都能打扫到汤都不剩,盘子碗都光溜溜的。

他心里真是美极了,面试的时候可没说提供的员工餐有这么好吃!就连自己爹娘,怕是都没见过这么多的花样呢!

红油和冷吃串串一上新,果然引起了食客们的追捧。

红油是既下饭又下酒,冷吃串串则是平民化一些了。有些小孩儿嘴馋了,也能拿个铜板来买两串和小伙伴分着吃。

方念真看着欢笑着跑走的小孩子,有一种自己开商店的错觉,小时候她就是这样拿零花钱去商店,买辣条都要一片一片买。

咦,辣条?!

方念真兴奋了,等辣椒大批下来,自己还可以做一次辣条试试看啊!说不准能风靡全城小孩子呢。

冷吃串串卖得好,可穿串太痛苦了,竹签子削不过来,脆找个小木匠订了。即便这样,穿串也还是忙不过来。

没法子,又雇了两个临时工,都是石大嫂熟识的“工友”,说是做饭净利落。

就在店后小院里摆个小桌子,坐板凳上活,也方便店里员工一走一过地监督着。

-

“念真,我家小石要上学堂啦!”

这一,刚开店门,石大嫂一进店就很是激动。

方念真揉了揉眼睛,她搬过来店后小院住了,回到家想洗个澡还得现烧水,实在是太麻烦了。

脆收拾了自己的烂家当,一手夹着阿福,就搬过来了。

“真的啊,送到哪家学堂了?”

方念真也很是高兴,孩子一直在家做“留守儿童”也不是个事儿。

“说起来,得感谢瑞王啊!是他投的钱建学堂,找的夫子。像小石这么大的,启蒙束脩一月只要三十文!”

“哎哟,这个还真是做善事了,这还真不贵。”方念真是知道古代念书有多难的,笔墨纸砚就得耗费多少钱。

“是,多大孩子都收,一直管到考秀才呢,说新云州后也得出才。”

方念真就不禁打趣,“以后小石做大官了,可得记着我这个小姨呀!”

“你这丫,啥当不当官的,我只求他别像我们夫妻俩,大字不识一个!”石大嫂这样说着,却也不禁对儿子未来的生有了些期盼。

一时间,新云州白天街上的孩子都少了很多,除了实在是家里太穷了或是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几乎所有的娃娃们都去启蒙班了。

学堂建得并不远,与方念真的店铺就隔了三条街。

一到了下学的时间,孩子们就一窝蜂地跑出来,小石每次都先要到“方记”打了招呼再回家。

方记此时也会迎来每的外卖小高峰,小孩子们拿着爹娘给的铜板,纠结着是吃凉皮还是吃串串,方念真还趁着这个时机推出了一些小动物形状的糖果,销量也很好。

,方记打扫好卫生收工后,方念真对大家宣布了一个决定。

后,咱们店里的正式员工,每都得识五个字!”

“啥?念真你逗我们玩儿呢吧,都多大岁数了还学识字。”莫大姐连连摆手说自己不行。

“是啊,我们学了也不能去考状元。”石大嫂也没当回事。

小五倒是有点兴趣,“掌柜的,那谁来教我们啊?”

方念真小腰一叉,“我来呀!我会得不多,可每教五个也够了。”

又回应莫大姐和石大嫂,“活到老学到老!每才学五个字,一年除了放假,就算是三百吧,一年也能学一千五百个字了!”

“起码咱们店里的菜名就能认识了呀,咱们就跟着学堂的进度,回家还能让小石和胡力教你们,也是对他们学识的一种考察。起码你们孩子学得认不认真,就看得出来了。”

听方念真说起这个,两还真有点心动了。

“行,今太晚了,明开始,咱们也不买笔墨纸砚了,我做个沙盘,咱们在沙子上写就行了。”

“散会,回家!”

于是这起,每“方记食铺”打烊闭店后,几都会在后院学五个字再回家,适应了这个强度倒也觉得不难了。

后来,有一石大嫂还看懂了府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