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了。
大家七手八脚的放好行李爬上马车,枣红大马在老赶叔的吆喝下,颠颠的跑了起来。
开始都很兴奋,毕竟都是第一次坐马车,一时有些稀。
等走到一半儿,各个都跟涝秧的茄子似的,打蔫儿了。
一是山路崎岖不平,马车上颠簸,都做了两三天火车了,身体本就疲倦,再一颠簸,骨都要散架子了;二是再好的山村景色一直看也看腻了,加上初夏的阳光也很热,晒得
根本提不起
来。
老赶叔挥着手里的鞭子,回瞅了他们一眼,这城里孩子就是娇贵,这才颠簸几下就受不了。
回上工怎么整?还不都得趴窝。这帮小知青,以后肯定有他们受苦的。
一行到宋家堡大队时,已经晌午了。
黄土村道上除了几个打闹的孩童,并没有什么,这个点儿大多数
都在家里歇晌呢,村里有些安静。
宋家堡座落在山脚下,远处可见的绵延几十里的青松翠柏就是脊背山,湾湾的小河由南向北,哗啦啦的流淌,一望无边的田野里,目的满是新绿,勃勃生机。
老赶叔将他们送到知青点,有个同志已经在门
等半天了。
她上前客气道:“你们总算到了,麻烦你了老赶叔。”
老赶叔摆摆手,牵着马缰绳调转车去生产队还车了。
“同志们好,我是点长肖兰。”肖兰一短发很是
练,皮肤是
晒过后的小麦色。
她说话很爽利,“欢迎大家来到宋家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现在男同志进左边屋,同志跟我来。”
几句简短的介绍之后,她就把新来的知青领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