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度以及宽度各收缩了二十米左右这样子,也就是总共伤亡了百十来。
当最后的一骑蒙古骑兵倒在血泊之中,胡国柱便毫不犹豫的再一次下令,命令前面两排明军将士外出打扫战场,发现逃跑的蒙古骑兵就枪打死,遇到倒地装死的,或者真的死了的蒙古骑兵,不由分说先照着心窝补一刀。
偶尔会有蒙古骑兵跪地上求饶,一样处死。
因为明军此时的处境并不安全,不敢留降卒。
而这样残酷的一幕,原原本本落在多铎的眼中。
也同样落在了鳌拜、何洛会、拜音图等的眼中。
何洛会觉得自己不能再坐视不理,必须得阻止多铎。
就这一个时辰不到,已经折损23个牛录的八旗蒙古。
按照这个伤亡速度,调来徐州的70个牛录的八旗蒙古顶多也就支撑两个时辰,然后就该到他们八旗满洲了。
“主子,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明军的自生火铳火力太密集了。”
“光靠骑兵的正面冲击,根本冲不开。”
“还是只能采取侧击战术,用轻箭抛不断杀伤明军,等明军的阵形溃
之后,再行驱动大军掩杀,方可以一击致命。”
“好吧。”多铎这时候也已经冷静下来。
现在他需要考虑的已经不再是丢脸不丢脸的问题。
如果继续任由八旗蒙古的伤亡扩大,搞不好会被革除旗籍。
八旗蒙古迅速改变了战术,开始以固山为单位绕着明军的步兵阵列不停的转圈,每转一圈双方的距离就会稍稍接近些。
八旗蒙古使用的也是大稍弓。
大稍弓采用重箭的准
击,其有效
程一般在五十步内。
但是如果采用抛轻箭来制造范围杀伤,
程就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步甚至更远。
为了保证有更多的箭失倾泄到明军上,转圈的前排蒙古骑兵一直
近到百步,然后从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厚度达到五十步的扇环内的上万蒙古骑兵一边奔跑着转圈圈,一边不断的向中心的空心方阵抛
轻箭。
在蒙古骑兵的箭雨侵袭之下,明军马的伤亡也开始增加。
不过明军也没有傻站着让蒙古骑兵击,而是使用燧发枪进行勐烈的回击,燧发枪的有效
程确实就五十步,一旦超过五十步,命中率就会急剧下降,但是命中率下降了,穿透力或者说杀伤力可没降,挨上一枪一样会死
!
于是,局面就演变成了双方的远距离互。
但是总的来说,明显是蒙古骑兵更加吃亏。
因为轻箭抛对明军将士的杀伤效率非常低。
比如说胡国柱,身上已经挨了不下二十箭,整个都快被成刺猬,却仍旧毫发无损,因为抛
的轻箭根本
不穿他身上披挂的山文甲。
不光是山文甲,内衬铁片的棉甲也是不穿。
除非被中甲胃保护不到的部位,比如手掌,膝盖以下直到脚掌,还有披膊与护肘之间的肘关节,还有大腿外侧前后两片裙甲间的缝隙,只有被
中了这些部位明军才会负伤,但是大多也只是负伤,丧命是不至于的。
但是,八旗蒙古的处境就不是这样。
超过五十步后,燧发枪的命中率会急剧下降,杀伤力却丝毫不减。
所以,打不中也就罢了,一旦打中,无论是战马还是都会毙命,即便是到了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中弹照样会毙命。
所以,蒙古骑兵每转动一圈都会有马倒地。
随着时间推移,倒毙的马尸体便越积越多。
多铎找到了附近的唯一一个小土包,并不高,但是站在小土包的顶上正好可以看见蒙古骑兵包围圈之内的明军方阵。
看到不断有蒙古骑兵倒下,
而方阵中的明军却鲜有倒下,
多铎的脸色就变得格外的难堪。
何洛会等两白旗的将领见此也是长叹了一声。
就目前的形,除非是这伙明军的弹药耗尽,否则要想吃掉明军显然是不可能了,死再多蒙古骑兵都不可能达成这个目标,这仗没法打。
然而,蒙古骑兵还有时间耗尽明军的弹药吗?
不出意外的话,明朝援军很快就会赶到战场。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越是怕什么就越是来什么。
刚想到明朝援军,远处就传来啊哦啊哦的天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