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样的书,众酒客都惊叹不已。
等得知牵的正是近
颇为有名的小童郭三娘,众
更是感慨圣
果然慧眼识
,谁家小孩六岁大能写这样的书?
还有当场表示要是书成后自己也想要一本。
三娘没想到众的反应会这般热烈,颇有些受宠若惊。她一本正经地保证说道:“等我们整理好以后会想办法多抄一批,让想要的
都能拿到。”
酒客们纷纷善意地笑道:“没道理让你们贴钱找抄书,我们可以自己雇
抄。”
三娘一答应下来。
书还没编成就得到这么多的肯定,三娘
劲更足了。
临去前,她还不忘跟张鼎回去取《食疗本》。
取书的路上,三娘还从张鼎嘴里了解了他那位活到九十三岁的老朋友。
他那位老朋友叫孟诜,是个非常有察力且很
观察生活中各项细节的
。
比如他年轻时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则天大圣皇帝赐给朋友的金子,当场表示这是药金不是真金,不信我烧给你看看,保证能烧出药金特有的五色烟雾。
孟诜不仅是嘴上说说,他还很有动手地当场烧了块赐金。
……然后他就被则天大圣皇帝贬去当台州司马了。
三娘听得瞠目结舌。
皇帝赐金都敢烧着玩,胆儿可真不小!
不过大抵也是因为这位前辈拥有这种无能比的探究欲,才能几十年如一
地潜心研究医理。
接下来几三娘白天仍是到处造访医家,傍晚便回去研读《食疗本
》,争取能在把书还回去前将里
提及的食物功效与禁忌通通记下来。
第39章
经过大半个月的收集和整理, 三娘几还真梳理出整本灾害自救指南的初稿来了。
六岁大的李俅第一个试阅过后,指出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字太多了,看不太懂。
别看李俅上次弄书船的事弄得挺顺利, 实际上都是他哥李俨在把关,事也大多是吩咐底下那些能识字、会算数的
去办,他自己仍是觉得《初学记》非常难读的正常学龄孩童(三娘那种就明显不太正常)。
三娘也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 很多东西用文字描述不太直观,应当像《导引图》那样画成许多小
来演示才足够通俗易懂。
记得她早起比划的那些锻炼动作就是从她祖父那幅《导引图》里学来的!
三娘有些苦恼。
她还没有学画画,这事她自己根本做不来。
李泌见状提议道:“不如去寻贺学士,看他能不能帮忙找个擅作画的帮忙画。”
三娘听得直点, 立刻和小伙伴们一起浩浩
地跑去寻贺知章。
巧的是贺知章又在和张旭、吴道子在品茶闲谈。
三娘惊喜地跑上去与他们说明来意, 亮亮的目光还时不时往吴道子身上转,眼里的意思大概是“我们这么有意义的书您一定很想参与吧”。
小孩子心里的想法是藏不住的, 几个大基本是一看就懂。
张旭笑道:“那你可真是来对了, 让道玄给你画便是。”
吴道子曾随张旭、贺知章两研习书法,与他们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听张旭这么说自是不会拒绝:“不知需要什么样的画?”
三娘哪里知晓吴道子的画在外面有多难求(据传连裴旻裴将军想要他为亡母作画都得亲自舞剑助兴), 她兴冲冲地把自己想要达成的效果讲给吴道子听。
不需要很复杂的画法,只要能让直观理解遇到书中这些
况该怎么办就好!
吴道子拿过她的书稿翻看片刻,点说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试试看。”
贺知章便命取笔墨过来。
吴道子最擅长的就是临场发挥,李隆基不管上哪巡幸都带上他沿途作画留念,三娘这点要求自是难不倒他的。
他对着书稿沉吟片刻, 提笔便把其中一段描述画了出来,寥寥数笔便把震中逃生方法给画了出来。
其实面对这种天灾也没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 不过是让第一时间逃至空旷处罢了。
时下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土木结构建筑,遇到地震很容易倒塌, 地震中的伤亡大多都是屋舍坍塌造成的,所以察觉地震后只要尽可能地逃往屋外大抵便能安全度过一劫了。
三娘看得两眼熠熠发亮,央着吴道子帮她把其他内容也给画了。
除了这类紧急况下的自救场景,还有一些急救手法、应急药
也是需要通过
画展示出来的。
比如在野外受了伤,有些药揉碎了敷在创
上便能止血,三娘觉得这也很有用。
还有位出使过吐蕃的官员告诉她们,许多到了吐蕃可能会出现
晕目眩等症状,当地有些药
可以缓解一二。她问过与吐蕃
手过几年的萧嵩,萧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