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盛唐小女官

关灯
护眼
盛唐小女官 第36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真卿祖上同是琅琊士,对这一段屈辱历史便比旁更了解几分,提及当年那五胡华的惨祸不免也比旁多几分愤慨。

李俨等年纪都不大,还没到读史书的年纪,这会儿听颜真卿说起当年那些个公子王孙南逃江南、缩一隅,只觉那些个胡着实可恶,那些个无能皇帝以及昏官庸吏也着实可恶,竟连自己的国都都守不住,叫胡占走了整个中原!

那可是国都啊!

试想一下,倘若有朝一他们连长安都回不得了,那该是何等的屈辱与不甘?

真是太气了!

李俅当即激动地嚷嚷起来:“我们大唐绝不会如此窝囊,真要有那么一天,我便是死也要死在长安!”

其他小孩虽比他内敛许多,却也都是这么个想法。他们生在长安、长在长安,若是长安被占了去,他们必不可能像东晋那些皇室子弟、世家大族那样举家逃亡。

他们绝对不会丢下长安!

只李泌静默不语。

颜真卿讲的是两晋之事,实则大唐未必没有这样的忧患。

当今圣上重用了不少胡,放任他们镇守一方、拥兵自重,且还将大量外族迁至重要城镇周围,予以轻税薄赋的优待。这些看似是民,实际上是兵,只是不需要朝廷给军饷,战事一起他们便能跨马上阵。

这类胡将领与外族军队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还不花朝廷的钱,用起来可不就分外顺手吗?

这便是有名的“城傍”制度。

更要命的是,开元年间朝中兵制便已经开始转向募兵制。

当初萧嵩这位徐国公就曾作为募兵制的重要执行者,二话不说便把宿卫京兆的府兵统统换成了募兵。

相比于常年为兵役所困的府兵,这些招募来的士兵个个面貌良好,瞧着比府兵悍百倍。

李隆基对此非常满意,是以萧嵩后来一直官运亨通。

募兵制的“募”字代表着服兵役不再是义务,而是一种职业,应募去当兵可以拿田拿地拿好处,还能把妻儿都接到当地安家。

这本来是吸纳失地流民、稳定各地局势的绝佳办法,可惜开元年间还在边关沿线大力推行节度使制度,且还时常选择胡来担任节度使。

这些重金招募来的士兵全都由节度使管辖,他们长久定居在节度使治下,驻军与节度使的关系恐怕会渐加

这种况下,再来一次五胡华有何难?

倘若中原真出了动,兴许比五胡华时期更可笑也更可怜:胡手中的兵力甚至还是朝廷亲自送给他们的。

这些隐患李泌与张九龄私底下也曾讨论过,张九龄提议复置十道采访使,便是想摸清地方况后设法动一动土地问题,哪怕不能把已经名存实亡的均田制掰回来,也不能坐视他们大唐的根基继续烂下去。

屯田也不止边关能屯,不能全往节度使手里送,总要留点戍守中原的不是吗?

只是上一个动土地问题的宇文融只当了百宰相,张九龄又能在相位上坚持多久?

若是中原当真生了动,纵是公子王孙又能派上什么用场?

李泌垂下眼睫,掩去眼底的诸多思绪。

三娘不像李泌那么了解时局,听了满脑子的“衣冠南渡”,只觉旁嘴里的“魏晋风流”也不那么风流了。

她一直到回到家,还在为颜真卿讲的那段过往郁闷。

郭家祖父听三娘复述了那些内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他抬手摸着三娘的脑袋说道:“你们遇到个好先生了。”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这颜真卿果是个实诚,圣叫他教皇孙们习字,他竟能讲到衣冠南渡去,还讲得皇孙们一个个义愤填膺。

也不知这么个愣青能在朝中混出什么名堂来。

三娘听她祖父这般夸赞颜真卿,也觉与有荣焉。她喜滋滋地说道:“对的!先生他可好了!”

她边说边挪得离她祖父更近一些,连比带划地给她祖父讲颜真卿书法多么了得,每次颜真卿亲自演示她都舍不得挪开眼。

郭家祖父虽有些疑心是不是颜真卿年纪轻且长得俊才这般吸引自家孙,但还是对三娘的习字大业予以大力支持,承诺要为她购置洛阳最好的新纸。

三娘闻言积极提议:“我们在家中种柿子树怎么样?”她又把郑虔拿柿子叶苦练书法的事讲给郭家祖父听,柿子叶可以练字,柿子还可以吃,种柿子最了!

对于自家宝贝孙的要求,郭家祖父一概应好:“好好,种柿子树。回长安后马上栽下去,等我们晗娘出嫁的时候肯定已经能结柿子了,正好可以保佑我们晗娘事事如意。”

三娘听后不由又鼓起脸颊,不高兴地哼道:“阿翁为什么总想我出嫁?我不想嫁到别家去!”

郭家祖父被她的天真傻气逗笑了,抬手揉着她脑袋说道:“男婚嫁是都有这么一遭的事儿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