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都说“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家李隆基这个帝王家一把手都觉得颜真卿几
好,他们这些没发挥好的
又能说什么?
还是安心熬资历吧!
即使不少
满腹牢骚,还是只能恭恭敬敬地跟着谢恩。
不管考没考上,总归是有机会再圣
面前露了把脸不是吗?
颜真卿当初刚授官没多久就丁忧去了,算下来他其实只当了不到一年的校书郎,如今得了实职他心里也挺开怀。
三娘这个任命倒是让颜真卿有些意外,一上来就是县尉的话,三娘一个
孩儿做得来吗?
这么个念
在颜真卿脑海中一闪而逝,很快他就想起三娘骑马张弓都不在话下,
家算起来还是武将之
来着!
看来圣
目前还挺看重三娘。
既然两
都是要在京畿当县尉的,离开兴庆宫后便约好以后多多
流,遇到什么事可以相互商量。
醴泉县在长安西北方向,蓝田县在长安东南方向,离得不算特别远,书信往来还是挺方便的。
三娘自然一
答应。
她还以为自己只能先弄个校书郎之类的闲差,没想到一上来就是县尉。
这对于三娘来说当然更好!
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才成!
在从前,
官的升迁途径和寻常官员是很不一样的。
就算是正九品的县尉也是僧多
少,进士们都得苦等多年,自然
不到
官来染指。
即使李隆基只是心血来
想试试她的斤两,三娘也要尽可能地把握住这么个好机会。
三娘被授官的消息很快传开了。
同年们自然都登门来祝贺,要她请客吃饭。
本来新科进士都得守选三年,三年后大家通过吏部铨选奔赴不同的岗位,结果三娘先一步通过制科考试“释褐”了,大伙不得宰她一顿?
所谓的“释褐”,就是字面意义上的“脱下短褐穿上官袍”。
短褐这玩意一般只有平民老百姓才穿,所以时
便把被授官称为“释褐”。
释褐后同年们一般要举办“过关宴”,庆祝大伙闯过了吏部这一难关、从此各奔前程,雁塔题名往往也会安排在过关宴后。
如今三娘提前释褐,当然得单请一顿过关宴。
家中逢上这么件大喜事,当然不差这顿过关宴的钱,郭老爷子大手一挥,掏了钱让三娘尽
请客去,自己也在家大宴宾客,整个常乐坊仿佛都跟着热闹起来了。
三娘无奈地对吕諲他们说道:“你们前些时候不是说应酬太累
了,再也不想出去吃酒了吗?”
吕諲等
哈哈大笑:“别
的酒不吃,你这顿我们肯定得吃,绝对不能帮你省钱。”
三娘宴请完同窗,第二天又去拜别贺知章他们。
有了实职在身,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每天想去哪就去哪了,基本都得在蓝田县待着。不过,她会经常给大伙写信的!
其实当官一般都只上半天班,只有负责当值的
才要在衙署守上一天,总的来说不会特别忙,可要想施展自己的才能肯定就得辛苦些。
贺知章他们对她都是勉励为主。
唯有钟绍京嘴上依然没什么好话:“你到了县衙肯定也没什么事
,正好多练练字。”
别说她一个十来岁的
娃娃了,就算是个二三十岁的愣
青去了,也
手不了
家县衙里的事。
县衙里先有县令、县丞、主簿,然后才
到你们县尉,且畿县县尉还有两个,哪里能
到你个新来的说话?
三娘:“……”
您老不愧是泼冷水专业户!
三娘也不恼,钟绍京说的其实没错,新来的到了县衙确实很难
手县务。而且一般进士过去也只是混个基层历练经历而已,真要能
出什么大事来才怪。
“估摸着得等重阳我才能回来听您指点了。”三娘遗憾地说道。
县官不能擅离职守,只有重阳这样的大节
才能回长安与亲友相聚——这还是因为她任地离长安近。要是离得远的,估计得任期满了才有机会回乡省亲。
钟绍京冷哼着说道:“随便你来不来。”
说是这么说,钟绍京其实也是有点舍不得的。
虽然自家也算儿孙满堂,
子也过得十分舒心(就是别
可能不太舒心),可自己看着长大的小娃娃这就要去外
当官了,当长辈的哪里能真的一点不舍都没有?
钟绍京最后还是给她叮嘱了几句,让她注意别着了别
的道,尤其是那些男的。
他自己就是男
,最有发言权了,男
没一个好东西。
可这做
嘛,其实就得不是东西才活得舒服。
考虑到三娘喜欢和
写诗的那堆
混在一起,钟绍京还给她举了个例子:那个知道写《黄鹤楼》的崔颢不?崔颢平生最好美
,不仅在外流连秦楼楚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