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他知道你想问什么,就是不跟你直说,就是要让你着急。
三娘跟钟绍京唉声叹气了一会,和他说起贺知章可能要回会稽的事。
贺知章嘴上说一时半会不会回去,可他的岁数摆在那儿,李隆基再喜欢他也不好留他
到九十岁。等贺知章真正从秘书监的位置上退下来,估摸着就真的要走了。
钟绍京见她蔫
耷脑的,难得地宽慰了几句:“既然他想修县志,那你便好好拟个章程给他,到时候他心里有这么个念想,说不定能多活几年与你写写信。”
三娘闻言便问:“那您要么?您要不要也让家乡修个赣县县志什么的?”
钟绍京本没什么兴趣,不过想到自己也是许多年没归乡了。
真要能修上一本也是好的,要不然旁
问起来他什么都记不得。
于是钟绍京点点
道:“那你便给我也写一份好了,我让
送回去看看他们要不要修。”
三娘还去见了李腾空。
李腾空问她蓝田县那边适不适合修道。她已经到了快及笄的年龄,倘若继续留在家里难免会面临婚嫁话题,所以她想寻个清静之所潜心修行。
三娘想到自己在辋川看到的好景致,推荐她去那边静修。
这样她们得空时也能见个面,凑一起喝喝茶或者喝喝酒。
就像王维与裴迪那样,裴迪在终南山中隐居,王维在辋川
隐居,两
时常泛舟去寻对方同游。兴致来了,于舟中弹琴对饮也是常有的事。
那多快活啊!
李腾空很有些意动。
李腾空送三娘出门的时候撞上了李林甫。
李林甫瞧见了三娘,笑着问她:“你们蓝田县年前出了桩大案?”
三娘如实答道:“都是阿戡他们的功劳。”
李林甫笑了笑,又说道:“那个县志的想法也不错,你多用心些,修得好的话可以让各地都试着修一修。”
对于这种不需要自己动手、又能让自己脸上增光的大工程,李林甫是颇为喜欢的,他自己就曾主持过《开元六典》的修纂工作。
当然,在此之前张说和张九龄他们已经挂过名了,不过最后《开元六典》是在他李林甫任宰相期间修完的,那自然是由他献给李隆基。
李隆基也很喜欢这些只需要署个名就能流传千古的好事,《开元六典》名义上就是李隆基御撰。
将来后
提起这本《开元六典》,要么只提李隆基,要么只提他李林甫,至于真正负责修纂工作的家伙那肯定是无
知晓的。
就像提到大明宫,
都知晓它是太宗皇帝命
建的,谁会记得是哪个工匠砌的墙、哪个工匠搭的梁?
第9章
三娘走后, 李腾空就和她爹商量去蓝田县清修的事。如今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道观,她想修行多的是地方能修行,所以并不担心到了那边不好找落脚点。
李林甫:“……”
虽然已经有了这个
儿可能出家当
冠的认知, 可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有点发愁。没想到郭家三娘来这一趟,竟还把他
儿哄去蓝田县了。
仔细想想,这也是好事一桩, 好歹有熟悉的朋友在那儿照应着。
李林甫道:“我先派
去打点好,你总得把晦
过了再去。”
李腾空点
。
李林甫喜欢权势也喜欢享受,每天只要睁开眼就是在琢磨怎么揽权和享乐,很难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万事不过心的
儿来的。
也就碰上那郭家三娘时才鲜活一些。
李林甫很快便派
去辋川一带物色适合自家
儿修行的道观。
天宝二年的正月, 没下什么雪, 一直都是天清气朗的好天气。
三娘把该拜访的亲朋好友都拜访了一遍,并将自己请张婆婆雕的闲章送到每个
手里。
闲章这种东西就是写诗作画后随意盖着玩的, 不算特别正式, 不过每一枚的图样三娘都画得格外用心,是以李白他们拿到以后都觉得挺喜欢。
年初六李白被李隆基召到兴庆宫喝酒, 李白还把三娘送他的印章拿出来显摆了一番, 说这是天底下独一份的。
李白这
就是这样,旁
对他好,他就对
掏心掏肺,一点都不把自己当外
,哪怕对方是皇帝也不例外。
偏李隆基还真就吃他这一套。
天底下守规矩的
可太多了,偶尔出个不守规矩的他便觉得格外新鲜。
就连读着李白对外吹嘘的“归来
咸阳, 谈笑皆王公”“王公大
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李隆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样赤诚而热烈的一个
,放在身边总是很开心的, 从前便没有
敢拿着什么东西到他面前来说“这是天下独一份的,连你这个当皇帝的都没有”。
李隆基拿过李白那枚“独家闲章”瞧了瞧,发现确实别致得很,印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