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一个成年躺下都困难,可考生要在里面呆好几天,想方便就在恭桶里解决,饿了就吃点馒
大饼咸菜喝点水,困了晚上就在里面睡觉。
这环境可真够艰苦的。
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考中进士,大多都是才华出众,心智坚毅之辈。
唐诗很佩服,走路都很小声,生怕打扰了这些专心致志答题的考生。
“皇上,您要进去看看吗?若这些考生知道皇上光临,必然十分欣喜。”谭元清恭敬地说。
天衡帝看了唐诗一眼,摆手:“不用了,走吧。”
他们刚一转身,便有两名看起来四十出的考生提前
了卷出来,在贡院门
看到谭元清一行
,他们连忙行礼:“学生见过大
。”
唐诗相当意外。
【哇塞,提前卷?高考的时候我做完了都不敢走,又从
到尾把卷子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拿不准的地方。这两
莫非是什么牛叉的学?】
毕竟他们这考试可比高考的意义更重大。
高考没发挥好,明年后年还可以再来。他们可是要足足等三年。
瓜瓜:【当然不是。这两就是学渣老油条,考了一辈子都还没考上,这次是因为他们提前搞到了试题。】
唐诗两眼瞪得溜圆:【莫非官府有泄题?哪个官员这么大胆,为了钱不要脑袋了?】
瓜瓜:【那倒没有,他不是故意的,到现在他都还不知道自己泄了题。】
唐诗来了兴趣:【我看看。】
谭元清顿时面如死灰,他身边一众礼部的官员也在心里直呼完了完了。
第054章
倒是天衡帝一脸淡然, 还有心问他们:“你二
提前
卷,可是对这一场考试成竹在胸?”
两正月初九那
远远的见过谭元清一次,并不认识天衡帝。
但两也不傻, 能跟谭元清这个礼部尚书走在一块儿的, 必定是达官贵
,若能攀附上上这位贵
, 以后仕途必定更顺畅。
会试每三年一次,每次录取数百。
这么多,除了表现得特别优异,被皇帝青睐赏识或者家里有门路的,其余绝大部分进士还不是得从七品知县做起。而且哪怕是知县,也有好赖之分,没点门路又不会钻营的, 被分派去那些偏远之地,这辈子都难出
了。
他们俩就是因为看到了这群官员出现在考场外, 感觉机会来了, 特意提前了卷, 过来套近乎的。
如今对方主动考试的事, 他们哪能错过这个机会。
“回大,成竹在胸谈不上,不过学生苦读三十载,对各种书经先贤之作熟读于心,加之此次时来运转,考题正是学生所擅长的,因此提前答完了卷。”胖一些的嘴上说着谦虚的话, 实则是在夸赞自己。
旁边那家伙也不甘后,拱手道:“回大
, 学生已提笔写出心中所想,既已答完,又何必耽于考场?”
好生狂妄。
要不是已经知道了这两个家伙的底细,单看他们这副自信满满的样子,可能还会真的以为他们俩是什么才学出众的大才子,必定金榜题名。
天衡帝嘴角微勾,只是笑意不达眼底:“是吗?二位既已答完了卷,不若去道署坐坐。”
所谓道署就是监试道署,在考场隔壁,是考官暂歇之所。
这可是难得的刷脸机会,两焉能错过,忙拱手道:“学生乐意之至。”
谭元清看这二一脸欣喜,完全不知大祸临
的样子,冷冷一笑,给礼部员外郎甄嘉言递了一记眼色。
“大这边请。”甄嘉言将天衡帝一行给迎进了监试道署,然后不动声色地退了出去,去调取这二
的资料。
谭元清则出面邀请大家坐下,然后主动问起了二的
况,很快便搞明白了这两
的身份。
这两分别叫戚值和胡韶峰,年过四十,江南
氏,七年前考中举
,这是他们第三次参加会试。
在谭元清一行官员面前,两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
很明显,他们打探过考官甚至是谭元清这个礼部尚书的喜好。
戚值开便是:“听闻谭大
最擅诗词,学生不才,去年在几位友
的相助下出了一本诗集,改
送到大
府上,烦请大
指点一二。”
他这明显是想跟谭元清拉上长期关系。
打着求指点的名义送诗集,回谭元清批注了,他又以道谢为名登门拜访送礼,这一来二去不就熟了吗?
胡韶峰也不甘落后,拱手说:“听闻谭大除了诗词,书法也是一绝,正巧学生也好书法,家父曾花重金为学生寻了一本颜真卿的摹本,只是学生一直不得要领,改
携字帖上门还请大
多多指教。“
连唐诗都听明白了这言下之意。
【谭元清肯定喜欢颜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