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个北宋有点怪

关灯
护眼
这个北宋有点怪 第204节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几乎所有种了巨稻的水田,其收成都大约在亩产至3石之间。「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

整个杭州几乎都稳了疯狂的绪之中,很多已经雕起‘袁圣’或者‘袁农’的长生牌位,开始正大光明祭拜了。

连带着陆森的长生牌位也多了不少。

而那些跑来杭州看热闹的‘游客’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留一些手在杭州城,等着陆真下次再‘发放’仙稻种子的时候也好有报消息回来。

袁氏巨稻产量过千斤,这一消息的扩散,比陆森想像中的更快。

就在吕惠卿主持收割仪式的第六天,消息就已经传回到了汴京城。

因为朝廷也一直在注意着这边,毕竟粮食是一个国家稳定的重中之重,但凡有点常识的官员,都会明白。

于是乎,朝堂上关于‘仙稻’的事,又出现了议论。

赵祯坐在龙椅上,虽然最近他吃了个果子,身体好了许多,但这架不住他是肥胖症引起的高血压,只要一天不减肥,他的高血压就会反复发作,即使是吃着系统出产的果子,也无法根治。

毕竟果子不治疗肥胖症。

轻轻揉了下自己的脑门,赵祯说道:“现在驿站的三名信使都已经快马加鞭回到京城,袁氏仙稻确实能做到亩产十一石以上,多的甚至有十三石,且稻秧如其名,近一丈高,伐倒除穗后的稻杆,晒用来烧火也极为好用,木灰还可以拿来肥田,端是物。”

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在自己家的田中耕作过,虽然贵为帝王,赵祯也是懂农事的。

朝堂百官议论纷纷,吵闹之极。

很快包拯站了出来,在服举起手中玉牌的时候,所有便为之一静。

“官家,陆真此举大善,泽民甚多,只是可惜听说这稻种高产量只能保持一季,之后的稻种便是凡种了。”包拯拱拱手,说道:“这天底下,也只有陆真可以点化稻种,故臣建言,官家应再诏陆真进京,专职大量供应稻种,为天下万民分忧。”

很多官员听到这,都使劲点

陆真回来好啊,先不说可以重新供应仙果,而且仙稻种子这东西,没有会嫌弃的。

当官的,谁家没有点良田啊。

赵祯先是轻轻点,然后又摇摇,说道:“现在陆真行踪不明,找都找不到,如何宣诏。”

“那便天下告之,陆真不是不出世,而是他藏得太好。”包拯沉着一张脸,继续说道:“相信只要官家诚心,每月宣诏一次,陆真必定会被官家的赤诚之心所打动。”

赵祯听到这里,愣了下,苦笑道:“每月宣诏一次,可行。但我还是怕,陆真不愿意应诏进京,毕竟一年多前,他走得真的很脆和绝决。”

包拯也叹了气,微微拱手说道:“不管如何,谋事在,成事在天,先把事做了,再考虑得成败和得失的问题吧。”

“也只能这样了。『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 @ gmail.com 』”赵祯叹气道。

包拯退回到群臣之中,这时候欧阳修又站了出来:“官家,最近盛传,陆真已经回到了京城,似乎与庞太师家有所牵连,何不从庞太师这边手,追查陆真的下落?”

“这事我也听说了。”赵祯沉吟了会,左右看看,说道:“庞太师似乎又没有来上早朝,他身体不是已经痊愈了吗?”

百官都摇摇,他们确实也听说庞太师身体好了,但为什么依然称病不上朝,这事他们还真搞不清楚。

“莫非是为了庞家小娘子的事劳?”群中有个年轻站了出来,长得冠面英武,他微笑着说道:“臣王安石有事欲奏。”

王安石依然还是那么地骄傲,正常来说,建言都是先称‘欲奏’,等官家同意了才能继续说话。

也就包拯、庞太师、欧阳修等重臣可以例外。

但王安石此时已不再是平章事,并且准备外放地方,以弥补‘罪责’过失的,品阶很低了。

但他依然敢像那些重臣一样,直接建言。

但赵祯格温和,对此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抵触,他点说道:“继续说。”

“我在永兴军路时,与陆真相处过一段时间,有感于其心之傲,前所未见。”王安石微微低,说道:“臣自觉已经傲骨,然陆真表面平静温和,然则其内心,却是如平地之泰山,孤峰伫立。下官自愧远远不如。”

百官皆是好,为什么王安石会有这样的评价。

毕竟陆森也曾在京城待过两年,时常上朝,百官皆与他有过点,平偶尔也曾闲聊。

在他们的印象中,陆真是个很温和,甚至软到可以快可以欺负他的地步,感觉和官家的格差不多。

这样的比王安石你还要傲?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