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遇上了也是一桩缘分,先把她带着一起回来,等回家安置下来,再料理她的事儿。”
他一面说,一面叹了气:“二兄还不知道阿娘的
子吗?最是个喜欢管闲事的。路遇不平,她没有当场吩咐掉
,转去那小娘子家住的县镇,替她解决此事,就已经很不错了,只是把
带回京来,实在算不了什么。
你们方才没见着,是她跟在后
元春几个的车上呢,这会儿跟着管事的回了家,阿娘特意
代了刘妈妈,好生安置她来着。”
第240章 十年怕井绳(二更)
姜元瞻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回京之初就先遇上了薛婵那样的事。
何况这几个月以来盛京出的事未免也太多。
细算下来,竟桩桩件件都是冲着他们姜家而来。
他怎么能不多心多想?
于是起身就要往外走。
姜莞身形微动,本想拦住他,可手臂才抬起来,到了嘴边的话还没说出,那
姜元徽先愣了须臾,旋即问道:“二兄这是要到哪里去?”
姜元瞻缜着脸:“派去打听打听这位小娘子的出身来历,底细身家。”
姜元徽低下,朗润笑出声来:“阿娘虽然
管闲事,还不至于
脑发热,什么
都不管不顾就救下。
二兄当阿娘为什么不叫她在前露面,又是为什么没带到郡王府来给姑母和舅母见见的?”
姜元瞻的脚步这才停下。
赵然啧了声:“扭送那几个去县衙的,私下里打听那
孩儿的家底去了?”
姜元徽嗯了声:“先前幺幺在京中出了几件事,二兄回京之初就差点儿遭算计,凡此种种,无不是冲着我们沛国公府而来。
爷娘和大兄虽然远在幽州,可这些事姑母都飞鸽传书来告诉过。
这次回京之前,阿耶专门代了我,一路上多留个心眼。
阿娘虽说不是没经过事儿的,可阿耶就怕她好管闲事的心一起,便就什么都不管了。
说要真的遇上什么事,让我从旁规劝,倘或阿娘不听,便自己做主拿主意也成,等他回京,替我撑着,阿娘不会骂我。
那位小娘子出现的实在太巧,又是在官道上。
我彼时想着,再怎么慌不择路,能跑的地方可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是回京方向,她要是觉着冤枉委屈,解决燃眉之急找救命也就算了,上京告状那也不该是和我们遇上的方向。
本来就打算劝一劝阿娘的。
结果也不用我劝,阿娘说她心里有数。
她说这叫做两手准备。
这姑娘要是个好的,我们总不至于见死不救,把救了,带回京中给她安置妥当,原不费什么工夫,更花不了多少银子,咱们家里又不是出不起,便是养个闲
,也养得起,这是一件善事,积攒福报的。
她若是故意接近,那也必定是有心特意安排。
带在身边,也好顺藤摸瓜。
反正也没叫瞧见她,哪怕私下里有什么,外
的
也不会知道。
我也是听了阿娘这样说,才放下心来,没再劝什么。”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摞的话,这会儿说完了,方才觉得。
端了左手边黑漆四方小案上的青瓷茶盏,抿着吃了两茶,润过嗓子,见姜元瞻已经又坐回去,才松了
气:“二兄也太心急,难不成只有你是知事的,我们都是糊涂
,连阿娘都一味犯糊涂,竟不管不顾,把来路不明的
就带在身边,还带回家中安置啊?”
姜元瞻横一眼瞪过去,也懒得理他。
赵霖笑呵呵的揶揄起来:“他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了前次一遭事,如今遇上什么可怜兮兮的小娘子,心里直犯怵呢。”
他话音落下去,姜元瞻脸色就更黑了。
偏好巧不巧的,周宛宁从外打了帘子进门,只把赵霖最后这句听了个真切。
她一面踱步进屋来,一面咦了声,似笑非笑的问:“元瞻哥哥这是又在哪里遇上了谁家天可怜见的小娘子,善心大发,助为乐去啦?”
姜元瞻一听见她的声音,再品品这阳怪气的话,面色铁青,锐利的目光里有无数把锋利的刀子就全都往赵霖身上招呼了过去。
赵霖愕然,讪讪的闭上了嘴。
赵然自是早就看出端倪,摇着,心里直骂弟弟没眼力,什么玩笑都
开,活该的很。
又怕姜元瞻真为周宛宁之故而恼了,打圆场道:“没有什么小娘子,遭那么一回还不够他记一辈子的?你别听三郎胡说,他嘴上向来没个把门的,这说别的事儿呢。
你怎么这会儿过来了?正好我们闲聊说话,快来坐。”
周宛宁拢了拢大袖衫的袖,莲步轻移至于姜莞身侧,在她身旁官帽椅上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