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要跟她套近乎,也很清楚为什么文六娘会阻止这些
跟她套近乎,所以她一点儿也没觉得自己受到了拘束和限制,反而还一直非常配合文六娘的种种举措。
文六娘最喜欢的就是白芷筠这样的大家闺秀,看着白芷筠,她总是轻易就会回想起自己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白芷筠也很喜欢虽然是武打扮,但却满腹诗书、才气纵横的文六娘,两个小姑娘,没多久就发展出了相当
厚的纯真友谊。
当然,这事儿叶安澜眼下是一点儿也不知道的。
在把白芷筠托付给文六娘后,叶安澜就开始了自己“白天不醒,晚上不睡”的夜猫子生活。
第234章 连根拔起
她带着杨小桃和郑丰收,专挑王家那些明显被当地百姓既厌且惧的旁系子弟、家、侍卫、掌柜、伙计查。
等把他们查完了,叶安澜又顺着这些牵扯出来的十数根线
,去查那些表面上
模狗样,实际上背地里坏事做尽的其他旁系子弟。
等把这些伪君子的皮也给揭下来,叶安澜又带
去查那些份属王氏嫡系,但又没什么话语权的纯粹纨绔子弟。
其实查到这里,叶安澜手的罪状和证据叠加起来,就已经足够她把王氏一族连根拔起了,但叶安澜却并没有因此罢手。
她开始趁夜出王家,三
先是抓了那些已经罪证确凿,且
受主家信重的恶仆刑讯
供,然后又按照他们的
供,到王家几位掌权者的书房、密室搜寻更多证据。
如此一忙就是整整七天时间,直到她和潘溪亭说好要接手这件事的第八天早晨,叶安澜这才和同样挂着极黑眼圈的郑丰收、杨小桃一起,把所有证据、卷宗
给潘溪亭处理善后事宜。
她一边掩嘴打着哈欠,一边泪眼汪汪的对潘溪亭道:“接下来的事就都
给你了,我的护卫队你可以抽调一半去用,守城的将士你也可以抽调一部分帮你压阵。”
潘溪亭看着困得眼泪都出来了的叶安澜,已经消失许久的良心难得上线一瞬,他让抬走卷宗和证据,“主公放心,溪亭一定将王氏一族连根拔起。”
叶安澜点点,“记住一定要公开审理,再有就是要鼓励那些蒙受冤屈的平民百姓来衙门为自己伸冤。只要罪证确凿,无论事
多么繁琐,你们都一定要给大家主持公道。”
这世道子过得最苦的就是平民百姓,无论是官吏衙役还是匪寇流民,甚至还有那些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义军,他们在想要选
欺压的时候,总是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柿子专拣软的捏”。
反而是像王氏这样的一地豪族,官吏衙役、匪寇流民也好,所谓义军也罢,在对上他们时往往会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原本,叶安澜其实也没想做到“打土豪,分田地”这么彻底的地步,她总要顾忌一下自己治下的其他士族,总不能让这些因为唇亡齿寒的缘故,联起手来千方百计的给她裹
。
她倒是不怕这些,可在他们兴风作
的这个过程里,最无辜、最遭殃的,其实还是那些被视作蝼蚁的普通百姓。
反正这年生产力低下,没被开荒的平坦土地到处都有,叶安澜宁愿自己出粮出钱出政策,号召百姓重新开荒,也不想在刚刚完成一场征伐的时候就大举清理辖下士族。
可这并不代表叶安澜就要像其他那样忌惮他们、纵容他们,她决不允许自己的领地范围之内,存在敢给她和她麾下官员使绊子、下
招,妨碍她推行自己政令的绊脚石。
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王家,告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所谓豪门望族——皇帝都能流做,更何况你们这些只存了三两百年的所谓士族!
心里想着这些七八糟的事,叶安澜回到房间倒
睡下。
等她再醒来时,太阳已经从东升转为了西落,她走出房门,简单洗漱了一下,然后才坐下吃起了厨娘让送来的简单晚饭。
吃完晚饭,她问和她一起吃饭的杨小桃,“潘大下衙了没?”
杨小桃摇摇,“守在县衙门
的百姓都等着跟他喊冤呢,他连晚饭都没吃上。”
上午,潘溪亭带围了王家,同时还让守城的将士封了城,只许
进不许
出。
之后,他又让满城敲锣打鼓的通知百姓。
百姓听说王家倒台了,此时所有的王家都在衙门受审,第一反应并不是松
气或者喜极而泣,也不是立刻拿了证据就去衙门告状。
他们反而直接怀疑上了这喊话的官差纯属假冒,搞得负责到处宣传的几队差役只能一边赌咒发誓,一边让大伙儿自个儿往衙门那儿走上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