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东西......
把这些事全都串在一起,们对花良顿时心生畏惧。
从那一天起,村里再没敢去招惹花良兄妹,但与此同时,大家却也不敢再和花良兄妹来往了。
花良显然早就料到了事会变成现在这样,他非常平静地按照族长的要求,给他祖父一家办了丧事,然后就带着自己妹妹关门闭户过起了几乎与世隔绝的
子。
然而这样的子他也没能过得太久,很快他们村子就被溃逃的义军将士给洗劫了。
花良年纪小,家里又没什么值得守护的粮食、钱财之类,于是异常乖顺的任由那些义军将士把自己家里搜刮了一遍。
那些义军将士啥也没搜到,正要发脾气,花良就好心给他们指了去隔壁他祖父那边的路。
对方在隔壁果然找到了不少好东西,于是就也好心地放过了花良兄妹。
可这么一来,花良兄妹却也彻底没了能吃的粮食、能花的银钱。
两个分别只有八岁、五岁的小孩子,眼看着就要因为亲戚恶毒、世道不好踏上死路,负责追剿那些残兵的李璟对他们伸出了救援的手。
当然,李璟帮助的并不是只有花良兄妹,那些和他们一样痛失亲、家园、钱财、粮食的普通百姓,或多或少全都得到了来自谢家军的救济和帮助。
只不过像花良兄妹这样的小孩子,得到了来自谢家军的最多关心和帮助。
这些孩子基本都被送去了谢渊让设置的慈幼局,只有花良认死理儿,非要死死揪着救了他们兄妹的李璟。
李璟被这孩子的顽固打败,只好把他和他妹妹全都留了下来。
原本,他是打算把这两兄妹都送回自己祖母那边,请她老家帮忙教导、抚养的,结果长安却又告诉他,花良于武学一道很有天赋,是个难得的好苗子。
李璟因此动了好好培养花良的心思,这才不嫌麻烦的把这么一个小娃儿留在了自己身边。
听他简单说完这些,叶安澜略一沉吟便道:“那你不如把花良和他妹妹全都送到我这儿。我听你的这说法,那孩子之前应该是被她母亲的死给吓坏了,你把她送来,她不仅可以常常见到她最依赖的哥哥花良,而且也可以在我这里接受治疗。”
李璟一听顿时动心了。叶安澜的医术他是知道的,有她给花良的妹妹看病,可比他到处托请那些稍有名气的大夫出手要强。
再者蒙山也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孩子生活、成长的地方,安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那里祥和、快乐、宽容的氛围,也对小孩子的格塑造很有帮助。
不过,花良和他妹妹不同,这孩子很有攻击。
他问叶安澜,“小姑娘送到你这儿倒是不要紧,可花良,你确定你的那些下属不会嫌弃他么?”
要知道在谢渊那里,谢渊的很多下属都是非常看不上花良的。
长安曾不止一次跟李璟抱怨,说那些背地里骂花良“小小年纪心肠歹毒”“脑生反骨”“小白眼狼”“养不熟”。
甚至还有委婉地劝告李璟,让他赶紧把花良送走,免得以后被这小狼崽子给反咬一
。
李璟当然不会听这些的,可花良却还是因此变得愈发孤僻冷厉、攻击
强。
“我不敢说肯定没嫌弃他,你也知道这绝不可能。但和师兄的下属比,我的下属明显会对花良更宽容。”
那些嫌弃花良,是因为他们自幼就被这个时代的规矩礼法洗脑。
大家都觉得,就算长辈再有不是,你做孙子的、做侄子的,你也不该放火烧死你的祖父祖母、叔叔婶婶。
他们不会去想,花良是在为自己的父母报仇,是有可原,是快意恩仇。
叶安澜不能保证自己身边一定没有这样的,可最起码,在叶安澜这个本就是“离经叛道”这四个字典型代表的
义军首领身边,那种会把这个时代的规矩礼法奉为圭臬的顽固守旧派数量会很少。
第2章 谁吃定谁
李璟想想也对。
正所谓以群分,那些能够得到叶安澜重用的,想来应该都是明白事理、能够用自己的脑子辩证思考的。
他点点,“那我问问花良的意见。”
花良想要报答他,不是非要缠着他让他更累,所以大概率会答应到叶安澜这边来,但李璟还是想要问问花良的意见。
他想当面跟花良把事说清楚,不希望这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嫌弃了。
“对了,你要不要再顺带送几个忠心可靠的家仆过来?我可以帮你训练他们。虽然很难达到长安那样的水准,但起码能比一般的侍卫、兵卒可靠一些。”
李璟唇角微扬。他觉得,叶安澜的这说法也太谦虚了些。就凭她能在短时间内把杨小桃和郑丰收培养成现在的这个样子,她给他培养的侍卫,怎么可能会是只比一般的侍卫、兵卒可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