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
虽然这个共鸣的点让李氏有些无语,但儿子愿意娶家姑娘她也就放心了。
为了促成这门婚事,李氏特意带着叶松跑了一趟济州,亲自拜访秦时雨的外祖一家。
一开始秦时雨的外祖母还有些担心自己外孙和叶松之间会出现齐大非偶的问题,结果两个
唠着唠着,李氏就把自家的底细全都一五一十
代出来了。
当然,她并没有提及叶安澜的身世,只说了叶安澜是她原来主家仅存的一点血脉。
秦时雨的外祖母这才知道,原来叶金奎和李氏并不是叶安澜的亲爹亲娘。
她在心里飞快权衡了一下这门婚事,发现除了叶金奎和李氏都是仆出身的这一点,其他方面他们家还真没什么资格挑剔
家叶家。
她没见到叶金奎,不知道他为如何,但一表
才的叶松她是见过了的,再加上李氏为
坦
真诚、重
重义,将来也会是个好婆婆。
选上没问题,论财富、权势、现有的社会地位,叶家也是样样都比她家高出好几截。
最重要的是,秦时雨毕竟只是她的外孙,真要议亲,世
很难不去在意秦时雨的真正出身,也很难不去在意秦时雨身上背着的“不孝”之名。
一个和父系亲属恩断义绝、只能依靠外祖一家的孤,名声又已经被她那个继母糟蹋的一点不剩,就算秦时雨的外祖母有厚厚的亲属滤镜,她也必须得承认,她外孙
的这些短板,其实比
叶家那个所谓的“
仆出身”严重多了。
毕竟现在可是讲究英雄不问出处的战年间,君不见以往的各个朝代,那开国元勋里还不是一样啥
都有?
杀猪的、喂马的、砍柴的、打更的、唱戏的、卖笑的、做刽子手的、无所事事在街边儿当混子欺压百姓的......这些不也一样封侯拜相,甚至位尊九五?
叶家再怎么仆出身,
家现在也已经彻底改换门庭。
他们家和秦家再怎么曾经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他们现在还不是一样落魄的就差直接吃土?
要她说,做就不能抱着老一辈的风光一直做美梦,在适当的时侯,你得学会改变自己的某些固有思想。
已经活成儿的老太太想的很明白,在征询过秦时雨的意见之后,老太太朝着二次登门问消息的媒
,大大方方点
应允了这门婚事。
叶安澜出发北征之前,李氏就已经喜滋滋帮着叶松走完了成亲之前的一应流程。
如果不是叶松急着跟叶安澜一起出征,李氏甚至都想一鼓作气把秦时雨娶进门了。
和他们的进展速相比,以叶安澜为首的光棍儿天团,婚事简直成了老大难。
最早心动但却到了现在都还没有任何实质进展的叶安澜就不提了,没出息的典型代表。
比她还要没出息的,当属她身边的三大金刚——郑丰收、杨小桃、文六娘。
这仨一个个的也已经到了合该谈婚论嫁的年纪,结果却硬是被叶安澜传染了光棍儿属
,迄今为止一个都没能把自己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叶安澜他们四个倒是不咋愁,反倒是李氏这个把他们全都当成自己孩子的长辈,只要一逮着他们,就会语重心长的上演一出古代版催婚,搞得叶安澜他们没事儿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多往李氏身边凑。
***
刚刚纳谢氏版图的那些州县,很快就在新任官员和驻守将士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安定下来,但安定之后,李璟和叶安澜却也不是就可以甩手过清闲
子了。
接下来,他们还得耐着子清算那些无恶不作的本地望族。
只有把为非作歹、鱼乡里很多年的这些所谓“望族”全都收拾掉,他们新打下来的这些州县才能渐渐变好。